旅居度假巴黎 体会语言背后的文化
2015/2/2 13:57:10 来源: 云联旅居 作者:

  旅居度假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可以让你体会到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那种思想的碰撞,绝对可以震撼你的心灵。有一句话,已经忘记是谁说的了,但是大意还记得。大概的意思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本质上讲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不能被翻译的。

  如果你有意旅游旅居度假巴黎,那么,你会计划逛逛很多巴黎的标志性景点,如果你会法文,又是一位对文化有着无比兴趣的人,那么,对照一些中法语言的翻译,你即刻就会体验到法语译成汉语的“翻译文化冲击”。

  

旅居度假——巴士底广场

  法国著名的巴士底广场,法语是PlacedelaBastille。但在中文中,可以说大多数人会将其译成了“巴士底狱广场”。也不知道这个可怕的“狱”字从何而来?很明显,翻译者是是受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因为,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里面,描写法国革命的一段,着重描写的就是攻占巴士底狱。

  曾经有一位逛完巴士底广场的朋友说:“一提巴士底,我想到的就只有法国大革命和巴士底狱,没别的。”由此可见,课本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仔细品味上面这段话,不错,就是法国大革命,在法国革命中多加了一个“大”字。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又暴露出了另一个“翻译文化冲击”。如果有兴趣,你可以翻翻法语或英语文献,大都会把这场革命称为RévolutionFrançaise或TheFrenchRevolution,并没有将“大”字嵌入其中。

  

旅居度假——埃菲尔铁塔

  为什么西方人口中的法国革命,翻译成中文就变成了法国大革命呢?有一种善意的解释是,译者采用的是意译法,因为法国革命确实是规模大影响也大。但是,笔者认为以下两点,也同样值得关注。一点是,中国的精英人士们用“大”字来表达他们对这场法国革命的羡慕和支持。明白了这一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为什么要模仿法国革命。

  另一点是,这个“大”字恰恰彰显了中国文化中“好大喜大”的嗜好。而正是这个嗜好,给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曾带来过“大大”的伤害和灾难。比如,大鸣大放、大民主、大跃进、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基于这一点苦涩的认识,我在本文中一律抹去法国大革命中的“大”字。

  闲言少叙,话归正题,接着述说巴士底。巴士底是一个地名,位于巴黎城区东部,中心部位的圆型地带原来的建筑正是巴士底狱,现在被称为巴士底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的是一根高51.5米的柱状纪念碑,直插云霄,被唤作“七月柱”。围着广场,有11条街道向四面八方辐射,是名符其实的交通枢纽。

  如今的游人来这里,可看的东西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这根“七月柱”。但需要弄清楚的是,虽然巴黎市民攻打巴士底狱的革命行为发生在1789年7月14日,但这根纪念柱却并非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修建的,而是为了纪念1830年的“七月革命”。

  

旅居度假——巴士底歌剧院

  法国“七月革命”共持续了27日、28日和29日这3天,推翻了波旁王朝,迎来了“七月王朝”。法国文豪雨果的著名小说《悲惨世界》,就是以描述巴黎青年在“七月革命”中的革命浪漫主义行为开篇的;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也是为纪念“七月革命”所作,但许多人却误以为这幅画描述的是1789年的法国革命。画中袒胸露乳的自由女神,右手挥舞着象征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旗,左手紧抓着带刺刀的火枪,引领身后的人民奋起革命。

  然而,也有许多人来这里,不是为了目睹有形的历史建筑,而是为了倾听无形的历史回声。因为,那座1789年法国革命时的标志性建筑巴士底狱,在革命爆发后的第一年就被革命人民在一片革命声中夷为平地,踪迹全无了。

  巴士底狱始建于1370年至1383年间。当初建的并不是监狱,而是保卫巴黎城的军事堡垒。当时,法国和英国之间正在进行着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为了阻挡英国人的进攻,法国国王下令在巴黎城外修筑了这座防御堡垒。

  随着巴黎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展,原来位于城外的堡垒变成了市中心建筑,自然失去了护城作用。到了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一将他变成了一座关押政治犯的监狱。直到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时,这座监狱的主要用途依然是关押政治犯。其中,最著名的政治犯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1694年~1778年)。

  1717年,伏尔泰被投入巴士底狱,原因是他创作讽刺诗,含沙射影地无情抨击奢靡淫乱的宫廷生活。谁也没想到的是,伏尔泰因祸得福,利用狱中的大把时间,创作出剧本《俄狄浦斯王》。伏尔泰出狱不久,1718年秋,该剧在巴黎上演并轰动一时。伏尔泰因此一举成名,还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旅居度假——法国

   需要说明的是,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就写出了同名剧本《俄狄浦斯王》。该剧被亚里士多德推崇为戏剧艺术的典范;而后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演绎,还创造出一条人所共知的新名词——“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如果伏尔泰和索福克勒斯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很可能引发一场知识产权之争。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攻打巴士底狱是法国革命爆发的标志。但问题是,革命者为什么要攻打巴士底狱而不是王宫?最流行的解释是,巴士底狱象征着王权和封建制度。摧毁了它,象征着王权垮台和封建制度的瓦解。这是一个很有高度的说法,一下子把革命者的行为崇高化和伟大化了。

  但是笔者觉得,这很显然是,在事后,被理论家们对这一历史事件美化的结果。因为真实情况是,1789年7月12日,巴黎市民上街游行时,与维持秩序的皇家军队发生了冲突。事后,谣言四起,说国王路易十六正调集军队准备镇压。而游行者手里的武器只是些棍棒、斧头和长矛之类的东西,显然难以对抗用枪炮武装起来的军队。

  怎么办?寻找武器!哪里有武器?巴士底狱!因为巴士底狱除了是关押犯人的牢狱,还是存放着大量枪支弹药和大炮的武器库。于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喊出了当天最响亮的口号:“到巴士底狱去!”在这句口号的激励下,经过一天激战,巴士底狱最终被攻克了。从这一天开始,法国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激进和充满浪漫主义的革命。直到今天,7月14日仍然是法国的国庆日。

  旅居度假法国巴黎,并没有看到巴士底残存下来的历史痕迹,没有任何砖瓦,但是融入到法国的文化之下,依然可以清晰的听到一阵阵的呐喊,这是革命者的声音,直到今日,彼此还是让这段文化留存了下来。

上一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当你老了沿着中老铁路出国耍,到云南旅居康养
下一篇:《旅居出发,让心回家》——心之所向,家之所在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