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心率是跑步经常提到的一个数据,不少跑者对最大心率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估算(实测)个人的最大心率存在误区。本人结合10多年跑步体会和学习理解,对最大心率作个分析,供跑友参考。
运动的好处,只要运动过的朋友肯定都深有体会。在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之后,不仅浑身的每一块肌肉都在运动中变得舒适,大脑分泌的内啡肽还会让积蓄的坏心情通通消失不见,只剩下纯粹的快乐。长期坚持运动,更是能给我们身体带来许多好处。
主食,是餐桌上十分“尴尬”的存在,大家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不吃主食”的理由。而且,近年来,主食的种种负面传闻不绝于耳,甚至被扣上了“慢性病元凶”的帽子。
这座“七山二水一分坝”的城市,北以梁王山为背椅,南以抚仙湖为前池,东有帽天山静卧,西有老虎山低伏,碧绿如翡翠的澄江坝子居中铺展,共同绘就成一幅迷人的水墨画。
在治未病服务项目上,《指南》增添了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传统功法指导内容,同时治未病科开展的服务项目从之前的“不少于5项”调整为“不少于10项”。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标准》,为80岁及以上老人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权威指导。 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龄老人健康管理进入精准化阶段。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新标准,并给出实用健康建议,帮助高龄老人科学维持健康体重,打造强健体魄。
立秋养生需紧扣三大要点。润肺防燥:对抗干燥,滋养肺阴;收敛神气:顺应“秋收”规律,避免耗散阳气;健脾和胃:调和脾胃功能,为“贴秋膘”打基础。
立秋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正所谓“一叶知秋”。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而说起健康睡眠,大家都知道熬夜的危害,但你肯定不知道,其实有时候比起熬夜,早起的危害可能更大!
老年人可以多喝牛奶,奶制品每日摄入量为300~500克。大豆及坚果类每日摄入量为25~35克。动物性食品120~200克,其中每周至少吃两次水产品,每天吃1个鸡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谷类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水1500~1700毫升。
随着健康理念的传播,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了。关于如何养生,有很多流传甚广的说法,这些说法你要真的跟着做了,养生不成反而损害健康。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开启“炙烤模式”,高温酷暑,当心“热中风”。中风是卒中的俗称,而“热中风”是指在高温天气(气温超32℃)时出现的“卒中”。哪些症状是“热中风”的表现?与中暑有何区别?往下看,一同了解↓
7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大暑)有关情况。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张振鹏提醒道,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晒背。那么,三伏天晒背有什么好处?什么人适合晒背?三伏天晒背又有何讲究呢?一起来了解↓
在日常饮食中,有一种调味料的过量摄入,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健康埋下隐患,甚至增加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有些食物中这种调味料的含量极高,却常常被我们忽视。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真面目”!
总之,运动前一定要评估身体状况,必要时找专业人士制定个性化计划。
旁人惊叹她的技艺,她却淡然回应:“我所追求的并非技巧,而是茶道中的自然与和谐。” 她泡茶不刻意求全,而是顺应茶叶的特性,以松弛的心态静待茶香自然释放。
“中等强度”是啥感觉? 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微微出汗,心跳呼吸加快。快走、悠闲骑车、轻松跳舞都是好选择。 “没时间”怎么办?
今日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期,暑热夹湿成为主要的气候特点。一起了解大暑时节如何健康养生!
考虑到选择走路和跑步两种运动形式的人群明显有体重差异,所以研究人员在调整 BMI 后再进行了对比,发现跑步在降低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风险方面的效果略优于走路,说明跑步可能对提高身体的代谢效率有更显著的效果。另一项研究发现,跑步拥有更好的减肥效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热归热,但三伏天的“热”并不是坏事。中医常说“冬病夏治”,说的就是利用三伏天这个“天然桑拿”,把平时藏在体内的寒湿、堵塞、沉积通通逼出来。可现实中,很多人却搞反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