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心境;不论走到哪,最重要的东西是勇气:敢于直面嘲笑、拒绝和失败的勇气;旅行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而非浏览他人。特别是当观光游已不再是出游的唯一目的,参团游需要带给游客的也不仅仅是提供导游、交通等服务那么简单。它与自由行最大的区别是出游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短暂的圈子。多则数十人,少则几个人,这好比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交网络,而旅行则是这个社交网络的互动方式。
有些人认为,去哪里不重要,和什么人一起去才是重点。如今的参团游最有文章可做的地方其实正是在这里。比如一些旅行社逐渐开始重视在参团游过程中实现旅游的社交属性,具体来讲就是在有条件的线路中,通过全程WiFi服务建立真人朋友圈、给团员过生日、举办再见PARTY等,这些行为有助于让情感升温,帮助团友们敞开心扉交朋友,由此便能自然地形成一个社交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们下次也许还会结伴参团出游,而团队旅行本身也会因为旅行社的一系列社交化手段体现出独特的价值。此外,制造话题也是打造参团游产品和服务中值得关注的一点,团友们之间除了会聊到各自的喜好,更多的话题还是旅行中的见闻,多一些游客与目的地之间的深度互动,加强团友的体验性,这样的团队游会让参与者有感可发,从而带动整个团队的活跃度,使旅行的过程得到升华。没有交流、互动的参团游必然会逐步被自由行、半自由行所取代,但是被赋予了社交化属性的参团游依旧充满活力。
在自助游大行其道的今天颇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其实,参团游的市场依旧庞大,旅游财富网了解到,很多旅行社也在通过打造“私家团”、“MINITOUR”等新品牌去为参团游的产品和服务注入新的活力,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交化”已然则是最为明显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