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了降息,放松限购、限贷等系列政策后,旅游财富网调查发现,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尚没有恢复到增长的轨道,投机投资等需求还在底部徘徊,往年那种动辄团购半个单元的现象不复出现。
如今房地产市场最突出的现象是商品房库存大增。去年商品房库存面积超过了6.1亿平方米。对各家房企来说,比库存总量更致命的,是去化率的下降。去化率达到60%,就算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估计全国只有20家左右。
虽然去年三季度房地产成交有所好转,但库存压顶,去化缓慢,地产商都悬着一颗心。也因此,他们都有意放慢了新建项目的开发速度,导致全年新开工面积的下滑幅度要大于销售面积。施工面积的增速也大为放缓。这当然有助于缓解供求压力。
房地产市场新增供应在减缓,但有些供应却是箭在弦上,强按不住。何况现已形成的库存已经很麻烦了。成交的改善,只有寄希望于需求的增长。二三线城市限购普遍取消,央行9.30信贷新政,都是在需求端发力,以期稳住脆弱的住房消费不至于下滑过快。
其实,住房刚性需求,是支撑房地产市场的基础因素。虽然也有部分刚性需求会延后,但总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否则就不是“刚性”了。改善性需求的弹性较大,提前或延后都是可能的。央行将还贷后购买第二套住房视为首套,将积极推动改善性需求提前入市。去年四季度的成交增长,应该是改善性需求拉动的结果。
而每年因为结婚、拆迁而买房的刚性需求,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人口增加而发生的改善性需求,会有波动,但不至于对楼市形成激烈的影响。供求层面,对成交量和价格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投资投机性需求。
因为,房价大涨、低成本买房的时代,已经飘过你的身旁。即使央行现在支持改善性需求,但对奢侈性或者说投资性住房需求,仍设定了较高的信贷门槛。
旅游财富网分析认为,若房价涨幅有限,信贷低杠杆,投资买房的魅力必然大减。而第三套以上住房,如果算作奢侈消费,就应该收取一定的奢侈税;如果算作投资,其收益也应缴纳一定的所得税——这恐怕是任何成熟经济体的通行做法。以此观之,焉能不谨慎。燕子飞去还复回,投资需求会不会回来,何时回来,却颇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