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降息以来,市场预期降息周期已经开启,降准亦可期待,然而旅游财富网发现,再度降息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一再延后,12月以来几无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宽松货币政策。
财政放款资金充裕、难阻利率短期上升。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央行无为,货币利率由谁来决定?理论上应该是资金供需,包括资金供给和需求。如果观察资金供给,金融机构超储率是最重要的指标。然而我们观察到13年以来货币利率和超储率在绝大多数时间正相关,意味着资金供给的改善非但未能降低利率,反而往往伴随着利率的上升。这也就意味着当前虽然有着14年12月投放的万亿财政存款,但是也未必能阻止利率短期上升。
理财消灭存款。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高收益的银行理财已经崛起,而低利率的存款正在被消灭。以3个月期限为例,存款利率上浮20%到顶也只有2.82%,而同期限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高达5%。14年以来每个季度新增银行理财接近2万亿,而14年3季度的银行存款出现了首次净减少。
理财连通资本市场。过去居民储蓄主要选择存款,不然中国也不会有100多万亿的存款,而存款的90%主要投向贷款,只有约10%投向债券,因而居民储蓄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非常间接,只能通过信贷影响经济间接传导,或者通过影响债券利率去传导。但未来居民储蓄将主要选择理财,而8号文规定理财对贷款(非标)配置的比重不能超过35%,这意味着其余65%都必须配置在债券和股票等标准化资产,这也就意味着居民储蓄通过理财与资本市场正式打通,银行理财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增加对资本市场的需求,无论是对股票还是债券的需求都远超存款储蓄时代。
货币政策传导生变。因而在银行理财崛起的模式下,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在存款为王的时代,央行放水通过存款影响贷款,直接对经济产生作用。而在银行理财为王的时代,央行放水只有1/3通过贷款(非标)渠道作用于经济,其余2/3则直接传导到资本市场。而由于资本市场分为一级市场融资和二级市场投资,因而如果不放开直接融资,央行放水将直接形成对二级市场的投资需求,推升资本市场繁荣。
直接融资关系重大,决定未来经济走势。对央行而言,其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长稳定,而非资本市场涨跌。由于过去中国融资以信贷为主,因而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够直接决定社会融资增长,进而企稳经济,因而央行在决策中基本不会顾虑资本市场的走势。但在银行理财崛起以后,需求的变化决定了中国的融资将转变为以直接融资为主,从各类社会融资增长看,股票和债券是主要的增量所在,而社会融资总量是决定经济走势的重要领先指标,这也就意味着直接融资的数量对央行而言至关重要。
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股票和债券融资的增长变得极其重要,成为增长能否企稳的关键因素。因而旅游财富网分析认为在吸取了11月降息以来的经验之后,未来政府会选择首先全面放开直接融资,然后才会放松货币为之保驾护航,只有疏通金融反哺经济的渠道,资本市场的繁荣才可持续。政府的核心理念是提高居民收入、走向共同富裕,因而只有可持续的资本市场繁荣才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