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6月3日讯 记者今日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获文化部批准通过,并于6月1日正式实施。《总体规划》正式获批实施,标志着保护区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我省从2007年开始申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8年1月2日获批,保护区范围包括我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古徽州一府六县)。这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第一个跨省开展文化生态保护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于2009年启动。今年4月26日,文化部正式批复我省实施《规划》。
据省文化厅厅长杨果介绍,《规划》主要围绕保护徽州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依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赖以存续的自然环境进行整体性规划。根据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点,形成两条文化生态发展轴、四大保护方式、九个文化遗产密集区、十六个重点项目的整体保护格局。
构筑立体化的保护实验区
徽州对外交通主要依循新安江水系和古徽道,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亦主要依托这些水陆通道传播。《规划》由此确定了两条文化生态发展轴:祁门–黟县–休宁县–徽州区–歙县文化生态发展轴向东至浙江,向西通向江西;绩溪县–徽州区–歙县–屯溪区–休宁县文化生态发展轴向北至江苏,向南至江西。
根据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与量,结合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绩溪县“三区一廊”建设,我省划定了九个文化遗产密集区,分别为屯溪密集区、徽城密集区、岩寺密集区、呈坎-潜口密集区、万安密集区、甘棠–仙源密集区、西递–宏村密集区、上庄–华阳–伏岭密集区、祁山–历口–渚口密集区。
被列入《规划》的16个重点非遗项目是:徽州民歌、祁门傩舞、徽剧(徽戏童子班)、徽州目连戏、徽州三雕、徽派盆景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红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徽州祠祭、徽菜。规划突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针对不同文化项目的表现特征、生存状态、传播途径等属性,设计了抢救性保护、传承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四大保护方式。
近期优先保护16项非遗
按照《规划》,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将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序,保护区总体建设时间将延续至2025年。根据《规划》近期目标要求,2011年–2015年将优先开展最能体现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和濒临灭绝、亟待保护的徽州民歌等上述16个重点项目的保护工作。同时,对群众基础好,市场价值高的徽州三雕、徽派盆景技艺、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红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新安医学、徽菜等8个项目开展生产性保护,促进保护区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另外,还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结合旅游组织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体验活动,让非遗走近民众,让民众亲近非遗;邀请专家进镇入村,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培养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在保护区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开设大位珠心算兴趣班、篆刻兴趣班等,培养中、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据悉,即日起,我省将印发《总体规划》至保护区各市、县(区)、乡,要求对照本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类别、分布、特性、存续状况等,于今年年底之前根据《总体规划》制定翔实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开放社会资金进入门槛
“保护区是跨省开展文化生态保护的国家级保护区,在我省涉及2市5县4区,需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区域协调,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推进保护区建设。”杨果说。据介绍,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资金上,将由国家专项资金、省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市县政府配套资金、社会资金以及企业、个人自筹资金等部分构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将广泛吸纳各种社会资金进入,可以说,是不设门槛的”。
黄山市政府副市长叶长荫表示,黄山市已投入22.6亿元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该工程预计总投入55亿元,计划用五年时间分两期实施,对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百村千幢”工程规划编制了100个古村落,完成601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并已进入第二期实施阶段。在非遗保护方面,该市打算设立一批非遗展示销售区、恢复一批老字号形成非遗知名品牌,打造一批非遗技艺传承基地,培养一批非遗传承人才,同时配合开展非遗宣传交流活动等。
据悉,绩溪县已先后修缮了听泉楼、节妇坊、文昌阁等濒危文物,三雕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利用文物点开展文化旅游方兴未艾,龙川胡氏宗祠、胡宗宪尚书府、湖村门楼巷、胡适故居、石家村等游客络绎不绝,经济效益显著。以绩溪博物馆为核心,周边的文庙、文昌阁、中正坊、周氏宗祠连点成片,已经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的徽文化集聚区。宣城市文广新局局长沈筱华也表示,该市正在研究细化措施,助推绩溪保护区建设。(记者:宋艺)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