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一生数十年,童年只是很短暂的时光,这期间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美好体验,帮助孩子搭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心理系统,未来,孩子才会幸福快乐、充实长寿。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公众号:“芒来小姐”(ID:ydsakyml)。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1938年,哈佛大学开展了一项人生发展研究,投资这项研究的人名叫格兰特,研究因此被称为「格兰特研究」。
从第一代负责人到第四代负责人,项目研究持续75年,是哈佛史上时间最长的研究。之前在TED上演讲火出圈的Robert Waldinger沃丁格教授,就是这个项目的研究人员之一。
沃丁格教授
四代研究者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研究方法,持续追踪2000多名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68名哈佛毕业生、456名贫困家庭男孩、1500名斯坦福大学学生的人生。
项目第三代负责人乔治·维兰特教授,他试图通过「格兰特研究」,来解答一个问题:决定人生幸福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他将自己的发现写了一本书——《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能让他们拥有幸福的一生?从「格兰特研究」中,我们得到4个可能颠覆三观的结论:
金钱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如爱;
童年创伤,并不会毁了人的一生;
爱的能力,在人生中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成长型思维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幸福的人生,
起点是整体幸福的童年
中国人相信,有钱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起码没钱肯定不怎么幸福,“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多父母宁愿在外打工,给家乡的孩子交学费,认为这是对孩子未来负责。
在针对贫民区儿童的调查,研究者得出结论:父母贫穷的家庭里,童年时体会了温暖亲密的儿童,成年以后拥有更好的关系和婚姻,更容易接近幸福。
拥有温馨童年的孩子,不仅会更幸福,还会有更高的收入。研究显示,59名温馨童年的研究对象,比63名冷酷童年的研究对象收入高一倍。就最高收入来说,智商110-115的受研究对象,和智商150以上的受研究对象没有显著区别。
换句话说,钱和智商的重要性,及不上一个人在童年时所得到爱。
奥利弗·福尔摩斯是「格兰特研究」样本中的一个例子。
奥利弗的母亲重视孩子情操兴趣,把言传身教当作培养孩子的准则;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孩子以他为榜样,父母关系很好。
童年时期的奥利弗虽然爱打架、惹事,并没有过人之处。但是追踪几十年后,维兰特教授拜访了78岁的老奥利弗,他惊喜地发现,奥利弗的幸福度是研究对象中最高的人之一,他的健康状态好过同龄人,婚姻幸福度也相当高,89岁前,他持续10年给妻子写情诗。
长寿、健康、幸福、成功、被人尊敬,奥利弗·福尔摩斯完美一生的起点,是他的完美童年。
美好的童年还能治愈人生创伤。
阿特·米勒经历二战,患上创伤后遗症,他长时间被噩梦和不安困扰,不得不接受治疗。战争结束后,他继续求学,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一名教授。
虽然阿特的收入是受研究对象中最低的,但学生非常尊敬这位热爱文艺的老师。他正是创伤后成长的正面代表——一个积极的童年,是他能触底反弹的底气。
维兰特教授认为,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童年某个小创伤,而是整体上孩子是否拥有比较多的好体验。如果孩子童年整体是健康积极的,就能很快从失败中振作起来,他这一生将拥有更多优势。
父母给予关爱、家庭氛围温馨、自我意志被尊重、情感得到接纳、兴趣爱好得到发展……这些体验越多,孩子成年后获取安全感的方式越健康,已成年的人也会持续受到好体验影响。
幸福的人
从美好童年中获得「爱的能力」
维兰特教授提出,人们从美好的童年经历中,汲取的养分,不仅仅是爱。更重要的是,他们习得了一种“不排斥爱的处事方式”,比如说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的自信、能顺利与人构筑关系的能力等等。
简单的说,就是他们从有爱的父母那里,获得了一种“爱的能力”。
爱与爱的能力,是他们能获得幸福人生的终极密码!
那么,没有“爱的能力”的人是如何面对世界的呢?维兰特教授举例,当人们感到威胁,会用一些方式保护自己,比如逃避威胁,把自己关在家里;或者压抑自己,强迫自己不要流露出恐惧。
奥利弗·福尔摩斯的防御机制则是帮助他人。当他感到生活有些压力,就会用付出爱和关心来让自己感到好一些。奥利弗的幸福秘诀是,关注人们身上积极的一面,就像慈爱的父亲关注自己的孩子。
这种“爱的能力”并非只能从父母那里习得,也并非不可逆转。
一次住院,让他改头换面,从回避现实变成了帮助他人。维兰特教授在拜访75岁的卡米尔时,卡米尔告诉他:是爱改变了他。他口中的爱,其实就是那一次美好的住院体验。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这句流传得非常广泛的观点,在「格兰特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不过,维兰特教授也指出,童年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但会持续很长时间。而这期间,孩子从童年得到的能量养分,就足以让他跑在同龄人前面了。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更多、更好的人生体验,让他人生更加成功顺遂,为什么不呢?
成年后的成长能力
具有逆天改命的功效
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不会总是顺遂的,当发生了重大变故后,同样具有完美童年的人,为什么有人能幸存下来,有人却被苦难打倒?
维兰特教授发现,这跟一个人成年后的成长性思维相关:有的人18岁之后依然会持续成长,即使经历战争、离婚、创业失败等巨大创伤;有的人18岁之后就停止成长了,生活一帆风顺也不肯长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经历挣扎之后,仍然能够接纳自己,就是成长型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变得悬殊。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具备成长型思维?维兰特教授提供了一个工具——观察这个孩子有没有完成埃里克森8个发展阶段的阶段任务,从而判断他有多强的成长性。埃里克森8阶段,是指人的一生不同年龄段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务。
阿尔杰农·扬出生于上等家庭,父亲是校长,母亲是贵族千金。扬的童年丰富多彩、健康快乐,读书时还担任过学生领导。
他平稳度过了埃里克森8阶段中,童年期的四个阶段:婴儿期(0-1.5岁)、儿童期(1.5-3岁)、学龄初期(3-6岁)和学龄期(6-12岁),并且完成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信任他人、有自主感、有主动性、勤奋努力。
扬的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程度是A,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力,也从未和父母发生争吵,他将是所有研究对象里最有可能成功的一个。
可29岁时,扬变得恐惧社交,不愿结交朋友;30-37岁期间,他只追求过一个酒鬼女人,还被拒绝了求婚;42岁扬结婚了,3年后他的妻子和情人私奔了;49岁时,扬变成了与世隔绝、只和猫交流的单身汉。
扬的人生为什么会急转直下?研究人员认为,答案可能是接踵而来的悲惨打击。尽管扬的童年和青春期都大有作为,但他12岁时母亲患上焦虑症,大学期间父亲患上忧郁症。
扬的父母都顺利解决了危机,没有出现什么后遗症,可扬受到极大的打击,他不再信仰上帝、丧失自信、从哈佛辍学、开始混日子。
他没有完成成年早期(18-40岁)的任务:获得亲密感。这导致他年过40,内心停留在儿童期。
父母接连患病、失恋、离婚的打击,让他觉得自己被抛弃,对外界产生不信任感,为了保护自己,他将自己抽离人群,无力完成接下来的成长任务,人生也脱轨了,他停止了成长,造成了人生困局。
缺失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渐渐变得“不合群”。就像扬一样,当他放弃和外界产生链接,他也放弃了自己,直到58岁才重新恢复信仰,可仍然无法信任他人。
结语:
在本书中,维兰特教授总结的“60-80岁成功人士的十项标准”,10项全都与成长型思维、爱的能力与健康童年密切相关:
《入选美国名人录》(成长型思维)
收入在受研究对象中排名25%(成长型思维)
心理压力较小(爱的能力)
在工作、情感和业余爱好方面收获幸福感(爱的能力)
75岁时保持主观上的健康状态(童年健康)
80岁时在主、客观均保持主观上的健康状态(童年健康)
完成埃里克森理论模型中传承阶段的任务(成长型思维)
在60-75岁之间能够保持社会联系(爱的能力)
在60-85岁时拥有幸福的婚姻(爱的能力)
在60-75岁之间和子女保持良好关系(爱的能力)
正如书名《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爱、积极和成长。俗话说“3岁看到老”,可成熟和优秀,不见得一开始就会浮现出来,它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慢慢显现。
这个过程中,从小就在温暖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有更多的优势,因为孩子从稚嫩走向成熟,关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漫长一生数十年,童年只是很短暂的时光,这期间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美好体验,帮助孩子搭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心理系统,未来,孩子才会幸福快乐、充实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