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老了,钱没有赚到,或者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像“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的案例,虽然听起来很伤感,但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要知道,并非每个人,都特别有钱。
其实,最让人感觉到无奈的,莫过于人老了,钱没有赚到,手中的存款还不够“支撑”自己到终老的那一天。
谈到“老”这个字,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奔六的60后。
60后这代人,遇到了发展的好时期,也吃了不少苦。当然,在吃苦的过程中,有不少人发家致富了,也有不少人依旧活得平淡,甚至贫穷。
对于已经发家致富的60后来说,其实他们的晚年,会过得很幸福,同时也能享受到家庭的天伦之乐,算是很不错的一群人了。
而对于没有发家致富的60后来说,其实他们的晚年,就有些“窘迫”了。因为“钱”这个字,束缚了他们的一生,让他们人到晚年,也无法享受到好日子。
临近退休的60后,晚年的归宿,只有这四个字。
60后的归宿,莫过于“未富“以及”先老”。
上文谈到过,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老了,钱还没有赚到。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未富先老”。
人,耗尽一生去工作,去打拼,本来可以赚取到巨额的财富。谁知道,随着年龄的老去,一部分60后,竟然活成了心中最为厌恶的自己。
记得年轻的时候,60后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代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人生充满了想法,反正特别有雄心壮志。
可生活,就像是一块磨刀石,将60后的棱角磨平了,只给他们留下“一地鸡毛”。那他们的晚年,又怎么可能好过呢?
对此,有人会疑惑,当代的60后,不都是有好几套房子的有钱人吗?怎么会如此难堪呢?还有些人会说,我身边的60后,怎么都是千万富翁呢?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幸存者偏差”。要知道,某某人的“身边”不等于“全世界”。从二八法则来说,20%以下的60后,会是有几套房的富翁,而80%以上的60后,则是活得一般的普通人。
试想,普通人没有工作了,失业了,甚至生病了,那家底浅薄的他们,不就只能落得“未富先老”的下场了吗?
为什么“未富先老”会让60后的晚年,变得狼狈呢?我想,有这么三个原因。
首先,晚年养老,只要在一二线城市,就肯定需要上百万的存款。
生活,没有一样地方不需要钱,当然,对于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年人来说,所有跟“钱”有关的问题,其实都是大问题。
有钱有健康,那自然全家安乐,生活安好。可是,没健康没钱,那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更何况,有诸多的60后,还有债务在身。
其次,没有铁饭碗的60后,通常会因为“钱财”而忐忑不安。
如果你是吃公家饭的中老年人,那应该就不会有“钱财”方面的问题。如果你并非是编制内的人,那你的余生,很有可能会一地鸡毛。
尤其是农村的60后,有些人的养老金,也许还特别低。这个时候,本就活得窘迫的他们,又该如何是好呢?
第三,儿女,很有可能会“啃老”,直接掏空60后的棺材本。
60后这代人,应该活成了“养儿啃老”的第一代。儿女需要结婚,但买不起房子和车子,那60后,就得帮儿女承担起重任。
这些“重任”,要么会让60后一夜回到解放前,要么会让60后“孤独终老”。没钱,还真的是晚年的悲剧。
钱,为什么是60后晚年悲剧的根源呢?
王尔德说过,年轻的时候,我总认为金钱特别重要。等我老了,才明白,的确如此。
金钱,那是这个世界最为“有用”的事物,也是这世间的通行证。只要你有钱了,那你的生活,自然就会变得“安稳”下来。
以往我们谈“安稳”,总觉得很平淡,根本没有大志。如今,等我们老了,才发现,能够谈“安稳”,就已经特别不错了。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的儿女,结得起婚吗?或者说,他们有没有存在不婚的倾向呢?另外,父母是不是要为儿女买车买房呢?
这些问题,不仅是某位60后的问题,也不是小部分60后的问题,而是大部分60后都要面临的大问题。而要想解决,就需要上述谈到的“钱财”。
当所有事儿都需要用到钱的时候,大部分60后竟然活成了“未富先老”的模样。这,就是生活的矛盾所在。
所以说,已经奔六的60后,还是要多存钱,以此让晚年安稳。而还未奔六的60后,则要多赚钱,多存钱。要知道,未来,往往比我们想象得还要难测。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