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2017/3/20 12:28:39 来源: 云联旅居 作者: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延长。但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

  根据国内外研究,特别是近年发表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人群中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代谢异常、超重和肥胖、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

  国内外资料表明,高血压者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是血压正常者的2~3倍;吸烟者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3~4倍;血脂异常[总胆同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显著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超重和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相比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1.5~2.0;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80%以上归因于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20%归因于其他因素。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大部分相互作用是互补(协同)关系。因此多个危险因素并存使个体发病危险成倍增加。

  目前每年新增高血压或血脂异常人数1000万人,1992-2002年lO年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大城市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上升40%。在我国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加的同时,控制率却极低,2002年调查资料显示,全国血压控制率仅为6.1%;2006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表明,治疗患者血脂控制率仅为50%,高危、极高危人群仅为49%和38%;2006年糖尿病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Ic)达标(<6.5%)仅占25%。吸烟者中只有26%的人希望戒烟,戒烟成功率仅为11.5%,超过70%的吸烟者没有意识到吸烟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任重而道远。

  目前认为,除了年龄,家族史和性别等遗传因素不可改变外,其他危险因素(尤其是行为因素)都是可改变的,因此可以预防。

  因此,要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首先是要大力加强对疾病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群众对心血管疾病基本知识的认识,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其次,改变生活方式,尽量纠正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低盐低脂膳食,调整生活规律,保证适当运动和足量睡眠。

  1.饮食干预

  1.1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及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g的推荐,指南指出减少钠盐的摄入可使收缩压下降2~8 mmHg(1 mmHg=0.133 kPa),应将每人每日食盐量逐步降至6g。可采取如下措施:①烹调用盐,最好使用有定量的盐勺加盐;控制酱油、黄酱等含盐高的调味品用量,可用替代用品,如食醋等;②日常生活中食盐主要还来源于腌制、卤制、泡制的食品,如咸菜、腌肉等,少食或不食此类食品及含盐高的零食。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也应尽量少用上述食品。

  1.2合理膳食 通过合理膳食以达减少总热量摄入,营养的均衡。具体措施如下:①减少膳食总热量, 不吃或少吃高脂肪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或全脂奶制品)及高糖食品(如糕点、糖果和含糖饮料等)。减少食用油,控制在20g/d(约2汤匙)。适当控制谷类摄人量,增加低能量密度食物摄入比例,如蔬菜、水果。② 降低膳食胆固醇摄入量, 限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瘦肉<75g/d,蛋黄<4个/周(如已患有高TC血症,则应不吃或少吃蛋黄),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其他动物性食品每日也不应超过50~100g。③调整脂肪酸的比例 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玉米油和橄榄油)作为烹调,每人每日应少于25g。少用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动物脂肪,以及棕榈油、椰子油和人造黄油等。增加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和淡水鱼类摄入量,适量补充硬果类和豆类食品。④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带、洋葱等,蔬菜每日应摄入至少400~500g,水果每日应摄入至少100g。⑤适量豆制品或鱼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1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奶类每日250g。⑥高钾饮食,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⑦高钙饮食,如黄豆、葵花籽、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鲜雪里红、蒜苗、紫菜等。⑧补铁,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⑨其他:主食宜多吃粗粮和杂粮,如糙米、玉米,少吃精制的米和面,烹饪中宜多用红糖、蜜糖,少用或不用绵白糖和白砂糖,限定白糖的总量。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避免进食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三高”食物,适量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饮茶宜清淡,忌饮浓咖啡,少吃辛辣的调味品。

  为了方便使用,中国营养学会还发布了新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了具体食物摄入量的建议(图1)。在营养素方面,提供热能的三大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其提供的热能应分别占总热能55%~65%、20%~30%和11%~15%,其中饱和脂肪酸的供能比应≤10%。此外胆固醇的摄入量应控制在300mg/d以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在保持营养平衡的基础上,针对个体情况采取有效的膳食干预措施。

  1.3饮酒有度 男性酒精摄入量<25 g/d,女性<15 g/d。酒精计算方法大致为:白酒中所含酒精的比例略低于酒的度数,如39度白酒的酒精含量为32.5%;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约13%~15%;啤酒的酒精含量在4%左右。按此计算,男性白酒(390)摄入量不应超过80 ml/d,葡萄酒不超过200 ml/d,啤酒不超过600 ml/d。

  1.4.戒烟 中国戒烟专家共识明确指出:吸烟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使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间提前10年,使冠心病的患病危险增加2倍。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不仅戒断困难,复吸率也很高。

  2运动指导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病的确定危险因素。为了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应根据个人及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的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身体状况灵活选择,如步行、快走、慢跑、游泳、气功、太极拳等。运动的强度为中等量,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min左右,以心率不超过170次/min 或稍微出汗为佳。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典型的体力活动计划包括三个阶段:①5~10 min 的轻度热身活动;②20~30 min 的耐力活动或有氧运动;③放松阶段约5min,逐渐减少用力,使心脑血管系统的反应和身体产热功能逐渐稳定下来。如果进行不合理的运动,如程度过于强烈、时间过长、做过分低头弯腰动作等,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头昏头重,甚至会使较脆弱的小血管承受不住超负荷的压力而破裂,发生脑出血。在进行运动的时候要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动作要有节奏,不能过度用力,呼吸要自然,不闭气。如果出现弯腰动作,需要注意不能长时间使头低于心脏的位置,运动应与休息交替进行,避免感到疲劳。

  3.心理指导

  精神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病态心理。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研究对象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的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和治疗。健康教育应从人群的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心理因素同时着手,了解导致其心理紧张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节,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使之保持乐观的心态,缓解精神紧张。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修养,训练自我控制能力,保持乐观情绪及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个人爱好;保持心理平衡以达到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上一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当你老了沿着中老铁路出国耍,到云南旅居康养
下一篇:《旅居出发,让心回家》——心之所向,家之所在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