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空气污染类别中都排在世界首位,包括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碳排放也是如此。
专家还指出,京津冀地区是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媒体援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的话说,要在明年之前实现中国减少污染的目标,需要投资1.75万亿元,但投资缺口给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障碍。
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王金南说:“几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的压力前所未有。”
他说,在京津冀区域有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直接的结果是导致PM2.5上升,全国来看,最近几十年能见度平均下降50公里左右,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雷文说,近10年来,国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
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
雷文说,虽然中国大部分火电站都安装了先进的过滤装置,但工厂的燃煤未受到很好监管,它们继续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
工信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说,2015年非电工业领域耗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6%,这些工业炉窑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
王金南还说,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承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5%左右,但近几年真正投入环境保护的没有那么高,大致只有1%左右。
报道称,此举旨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排污单位管理措施,希望能改善整体环境质量。内地面临日益严峻的污染威胁,比如笼罩在北京上空的雾霾。有关部门表示,问题之一在于环境治理措施没有跟实际治理效果结合起来,各城市、各地区在评估治污效果时仅仅立足于纸面减排量,而不是环境质量的实际改善效果。
报道称,由此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没有人确切知道某个特定单位向水体或大气排放了多少污染物,由不同政府部门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出的污染数据也往往相互矛盾,宽松的执法力度更是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一家工厂被允许排放多少污染物,常常和该厂实际排放量没有什么关系。
有关部门表示,新的许可证制度将成为改革后的环境治理流程的核心内容,其他相关政策将进行相应的调整。有官员表示,一家工厂的排放配额将根据实际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进行分配,评估该厂执行效果时将参考排放配额与改善目标的协调程度。
报道称,不过,这套制度的试点效果不太理想。一些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试点,至少20个省约20万家企业拿到了排污许可证。
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专家王金南表示,还有一些挑战等着去面对。
举例来讲,由于不同政府部门拿出的污染数据各不相同,确定排污限额就很困难。此外,现有的许可证制度尚未纳入所有污染物,比如重金属和某些有毒化合物,而这些物质都会威胁到环境和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