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老王站在已经干涸的鱼塘前,满不在乎地说,“你说哪个鱼塘不用药?不用的话,还有活鱼吗?”老王的鱼塘从鱼苗放进去那一刻,就要撒药,一年七八次的鱼药使用,一次就得撒下去30多箱。至于鱼会不会有药物残留,他也不那么清楚,“一点吧,哪有不残留的。”老王说:“我们不吃自己养的鱼。”
养殖户的鱼,最终都会流向市场,而对消费者来说,并不能通过肉眼判别其中的药物残留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残留药物都对人体健康不利。从现实养殖情况来看,一点药物都不使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关键要看是否能控制在底线之内。而作为食药部门来说,这就是日常工作的职责所在,消费者能否吃到放心鱼,关键取决于食药部门的上心程度。
养殖出来的鱼,都会存在药物残留,而食药局部门则完全可以通过检测把好这个关口。而且在相关规定中,早有着明确的含量限制,就现在的检测科技和手段来说,检测养殖鱼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养殖户为何还要大量使用药物并不怕检出残留超标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就是因为食药部门的懒政,而且,食药部门的这种懒政,已被养殖户们摸到了脉,除了得到上面指示,否则,平时食药部门基本上都是在唱空城计。
从养殖户陈某满不在乎的语态中可以看出,对于药物超标、残留的问题,他们从未考虑过,因为从没遇到相关部门到鱼塘检测过。市场是一个链条,它有着四通八达的传导性,而养殖户受着利益的驱动,不可能产生超强的自律性。因而,大量使用药物并不被检出,就成为了获得利益的最重要环节,在这样的链条传导中最需要监管,但现实中,监管恰恰成为了最薄弱之处,这使养殖户任意而为,不受半点制约,在这种现实面前,大部分养殖户当然会选择这样的获利秘籍,并且,还会将此秘籍传导给所有的养殖户,所以养殖户才会说:你说哪个鱼塘不用药?
北京前些日子活鱼下架了,而且是那么整齐划一,隐约透着一股子行政之力,尽管北京市食药局出来解释说,那都是商家的自发行为,并着重强调:“近年我市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成以上,网传北京市水质污染、水体污染导致淡水鱼污染的传闻不可信”。但做商言商,商家们绝不会放着钱不赚,如果说是纯粹的自发行为,恐怕没人相信。因此,一直有个问题挥之不去,那就是活鱼为何下架,真相到底在哪?
其实,这个问题依然不复杂,通过这则“养殖户不吃自养鱼”的新闻调查可以看出,养殖户大量使用药物,已是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当然也是一种行业里不是秘密的秘密。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当然也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根本不是什么看不到的秘密,而问题是为什么不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呢,而且为何都不敢承认这样的现实?
北京前些日子活鱼下架了,但相关部门给出的说辞是“近年我市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成以上”,这样的说辞与这则“养殖户不吃自养鱼”的新闻调查相比,相关部门怕是要打自己的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