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这些“奇葩”文化,看傻眼!
2016/6/12 16:36:37 来源: 云联旅居 作者:

崖州民歌(国家级“非遗”项目)

  崖州民歌是古代崖州的民间歌曲,起源于明代以前,主要流传于三亚、乐东等地,使用崖乐方言演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崖州民歌

  显著特点是即兴演唱,并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内容题材十分丰富,主要讲述古老传说、生产劳动、爱情婚姻、社会生活和乡风民俗等,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

黎族打柴舞(国家级“非遗”项目)

  打柴舞主要流行于海南岛中南部黎族聚居区,三亚是重要分布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打柴舞

  打柴舞将打击乐与歌唱、舞蹈的节奏结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歌舞乐三者相结合的艺术特征,已成为黎族文化精品、海南文化精品,受到海内外各方面人士欢迎,适合在各种场合表演。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非遗”项目)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古代黎族先民在制作衣被时创造的一种手工织染技艺,已有约3000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棉纺技艺之一。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三亚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第四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一直延续至今,为研究中国棉纺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海螺姑娘(省级“非遗”项目)

  海螺姑娘传说是流传于三亚疍民中的一个美好民间故事。海螺姑娘传说是其中之一,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故事来源的多源性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存性,体现出神奇幻想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化特色。

▲海螺姑娘传说

  它所包含的海洋文化元素,具有海南本土文化的内涵特色,反映了疍家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追求,民俗色彩十分浓郁,对探讨和研究大陆文化与海南文化的交流、融合有着重要的价值。

黎族民间故事(省级“非遗”项目)

  黎族民间故事是海南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学作品。主要流传于海南岛中南部黎族聚居地,三亚是其分布地之一。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民间故事

  因黎族没有文字,仅靠口头相传民族历史、生产生活知识,表达思想感情,进行自我教育,于是产生了内容十分丰富的黎族民间故事。其题材主要有神话、传说和故事等。

疍歌(省级“非遗”项目)

  疍歌是三亚疍家人使用疍家话演唱的一种民歌。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疍歌

  主要记录古往今来的历史事象和时政风云,从一个侧面反映疍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表达疍民的思想情感和美好理想。同时也传授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苗族盘皇舞(省级“非遗”项目)

  苗族盘皇舞是海南苗族人民纪念祖先盘皇的祭祀舞蹈。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盘皇舞

  盘皇舞是海南苗族先人创造的舞蹈,民族特色鲜明,反映了苗族先人迁徙崖州的历史传说。苗族民众集体跳盘皇舞,已成为三亚苗族祭拜祖先的社会习俗,有固定的祭祀日期。

回族传统婚礼(省级“非遗”项目)

  回族传统婚礼是三亚回族人民传统的婚礼礼俗,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亚回族传统婚礼由阿訇主持。

▲回族传统婚礼

  婚礼一般分为订婚、结婚、婚后礼节等三段仪式。回族传统婚礼具有鲜明的民族习俗和宗教特色。它紧紧依附于“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尊重回族传统婚礼,对于维护民族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省级“非遗”项目)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是三亚黎族人民使用古老的泥条盘筑方法制陶的一种手工技艺。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具有明显的古代文化特征。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钻木取火技艺(市级“非遗”项目)

  钻木取火技艺是黎族先民取火的一种古老方法。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钻木取火是三亚黎族先民在原始社会的重要发明。钻木取火使古代居民掌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小编寄语:以上海南这些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见识过多少呢?旅居度假的时候让文化遗产融入我们的生活,就是增加文化的厚重感、民族归属感和获得感,赶快让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你的生活吧!

上一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当你老了沿着中老铁路出国耍,到云南旅居康养
下一篇:《旅居出发,让心回家》——心之所向,家之所在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