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计委昨晚通报称,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北京、广东现输入性寨卡病毒
据获悉,该患者于2016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北京时间)乘机回国,14日晨抵达首都机场。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寨卡病毒感染,遂派员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就诊,随即收入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5月15日,该患者被诊断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目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正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部署全力救治患者,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同时,广东省卫计委昨日通报,广东新增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患者郑某,男,37岁,旅委内瑞拉华侨,4月28日入境。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自2015年5月确诊第一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后,“寨卡”在巴西迅速蔓延。
感染该病后,往往出现轻度发热、头痛、疲乏、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等症状。埃及伊蚊为其主要传播媒介。
根据监测,我国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
据获悉,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该病的传染方式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目前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
寨卡病毒 传播扩散可能性低
此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监测无埃及伊蚊,因此,输入性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据获悉,市卫计委曾表示,针对我国报告多起寨卡病毒的零散病例,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了寨卡病毒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并完成了对相关疾控中心的技术培训,可以有效排查可疑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大家不必惊慌!
同时,从个人健康防护角度考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大家,近期谨慎前往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国家。
据世卫组织统计,美洲、非洲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疫情最严重的是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