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庄海南旅游专题特稿之二(万宁篇)
如今在中国大陆上,就算你是个身藏万金的大土豪,可你再有钱也买不到洁净的空气,因为雾霾的红色阴影已把大陆山河染成一片红。而只有在海南,穷人也能和富人一样,不花分文享受着蓝天白云,纯净空气的大好环境。
于是乎为避开上海的重重雾霾和极端寒流,我来到了海南岛日月湾景区。每天下午,为了能够近距离的拍到冲浪选手在浪尖上的舞蹈,我总是拿着长焦距镜头的单反机,一个人坐在日月湾全国冲浪基地那美丽海滩边上的小船上“守株待兔”,与冲浪者一起度过那与浪共舞的大好时光……
我在日月湾“守株待兔”
今年一月,为避开上海的重重雾霾和极端寒流,我来到了海南岛,因为全国山河一片红(污染),唯独海南岛是一块绿色的净土。它从海口到三亚,都是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前三的地方,温度常年在20度以上,也是个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地方。而我所居住的海南万宁市日月湾度假区又是个旅游景点,还是个闻名中外的全国冲浪基地。在这里,开门就是海滩,早起可见日出,右探渔村景区,左看冲浪基地,晚看篝火晚会,头枕涛声入眠。白天,老头老太可在沙滩上散步看海,深夜,年轻人还可到酒吧里听歌唱麦。这一切都在我住宿处10分钟的步行圈内可搞定。
我在日月湾景区居住的半个多月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个浪滚浪流波波不息的日月湾冲浪基地。因为在日月湾,使人展翅飞翔的是冲浪运动。日月湾因举办了5届冲浪节,在世界上声名日趋叫响,规模越来越大。今天的日月湾的海边,每天都会聚集着一群冲浪年轻人,上演一场场既精彩而又惊险的“水上舞蹈”, 使你一饱眼福。
于是乎每天下午,为了能够近距离的拍到冲浪选手在浪尖上的舞蹈,我总是拿着长焦距镜头的单反机,一个人坐在日月湾那美丽的海滩边上的小船上“守株待兔”,与冲浪者一起度过那与浪共舞的大好时光,只见洁白如雪的海浪上,冲浪者们仅凭一块长板,而用娴熟的技巧,以俯冲的姿态滑向沙滩,只看见冲浪者的身影在海浪中不停穿梭,像一条条水中的飞鱼,演绎出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技巧动作。
这次在日月湾冲浪基地,令我最开心的是在拍摄过程中,有幸结交了冲浪界很有代表性的三位小伙伴, 一位是刚下海的新手----成都来的音乐男小翔;一位是日月湾冲浪俱乐部的冲浪教头---海南仔阿育哥;还有一位是国家队的职业运动员---与浪共舞的上海姑娘小杨。能与三位冲浪小伙伴相识,这也是大海赐予我的福分与一份礼物,虽然他们自称“浪人”,但他们三人的个性和一望无际中的大海浪花一样,纯真,活泼,快乐,不服输,永运行进在奔流不息、滔滔不绝的浪尖上。
这三位小伙伴还代表了冲浪界的三个层次,一是不断涌入大海并爱上这项极限运动的冲浪新手;二是终日在海滩上辛勤培育冲浪尖子的教头;三是通过个人孜孜不倦地追求而成为顶尖冲浪的职业运动员。最让我好奇的的,他们三人使用的冲浪板,也各有千秋,新手小翔用的是泡沫软板,教头阿育哥用的是长板,国家队女队员小杨用的是短板。
在海滩上,他们3人看见我在用长焦距单反相机拍照,就要求我为他们拍冲浪照片。并相互用手机扫一扫,添加为朋友,就这样相识了。起先三位小伙伴都叫我庄记者,后来互相熟悉就认了我这个上海大叔,叫我庄叔。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不仅传授了许多冲浪新知识,还介绍了“浪人”们在大海边的生活方式。
冲浪新手---音乐男小翔
先说一位一直在路上的冲浪新手---音乐男小翔。他是成都人,虽然是初入门的新手,但他是很勇敢地带着滑板一次次地在大海中击浪冲波练习。
冲浪男小翔是个音乐人,他喜欢晚上酒吧唱歌,白天大海冲浪。他还是个冲浪新手,虽技术不咋的,可冲劲十足,每次下午我来冲浪基地报到(拍照),总能遇上他和小伙伴们在大海中博击风浪。为了加快提高技术,他还在冲浪板头上绑了个小录像机自拍,每天晚上重放白天冲浪录像,来纠正不正确的动作。他的刻苦精神感动了我,那天我又特地为他拍了一组冲浪的镜头。好在,最后他这个冲浪男成功地站在浪尖上。
这位成都音乐男小翔,是从一年前爱上大海冲浪,从此不可收拾。他说,我越来越爱上冲浪运动!刚下海时,我每天在大海中都泡上5个小时,无数次徒劳的划水,累得趴在板上,被巨浪打得满身淤青。冲浪最大的乐趣除了飞驰的快感,还有就是学会和海浪达成默契。
小翔说,刚接触冲浪时,就常常听到老浪人嘴里挂着“冲浪不只是一种运动,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如今,他已完全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
他说,我最向往的的生活就是令我们愉悦的状态,健康和满足感。能伴着浪的声音,即兴到深夜,学会享受音乐带来的自由快感。能伴着浪的声音,在沙滩踢球,学会在风和沙的配合下控制皮球。能伴着浪的声音,扛着板游到浪的面前,去学会和海浪达成默契,学会静静的看着浪何时生起,何时落下,学会了解自己。
他还告诉我说,他白天栽进海里冲浪,晚上就作曲写词唱歌弹琴,还和朋友一起搭建草台班子唱摇滚,夜夜和哥们在海边酒吧时一起,感受太幸福了。音乐,海浪,然后音乐,海浪!这些年来,他就是永远奔波在白天冲浪,夜里摇滚的海边生活方式中。
冲浪教头---海南仔阿育哥
海南仔阿育哥是日月湾冲浪俱乐部的冲浪教头,他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还传授了我许多冲浪的新知识。
阿育哥告诉我说,相比其他体育运动,冲浪需要的成本并不算高,一块冲浪板,一根脚绳,防晒冲浪上衣和一套泳装就可以开始了。冲浪时,为保持身体平衡,冲浪者必须时刻绷紧肌肉,从而使背部、腹部、大腿肌肉都能得到很好锻炼。冲浪时,海浪还会拍打身体各个部位,使皮下脂肪覆盖更均匀,且能使手臂上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腹肌变得非常漂亮。长期训练,能让男运动员身材一级棒,女运动员散发性感健康美。
他还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冲浪运动中的两种浪。 他说,严格来说世界上的每一道浪都是独一无二,不可能完全相同,但通常分为沙滩浪和礁石浪两类。
礁石浪,就是指脚下的深水中是礁石,你掉下冲浪板就可能会划伤,因为礁石是固定在海底的(礁石基本都在山边),而起浪的位置和浪的形状相对比较固定,所以世界上最好的海浪几乎都是礁石浪。
而沙滩浪的水下是沙子,不会划伤,因为是沙子被海浪冲击是会缓慢的移动(沙滩的形状在不断的改变),起浪的位置和浪型也会有所变化,不过由于它却的不确定性也很好玩,并且可以提高冲浪者的应变能力。
而一般来说冲浪高手都是聚集在礁石浪处,冲浪新手散落在沙滩浪处学习。
阿育哥说,海浪就是在变化的老师。 如果你在一个沙滩浪点长大,那么每年365天每天浪都会不一样。但如果你成长在像黄金海南或者海南的日月湾的浪点,那作为一个当地人,你绝对有优势,因为海浪不会有太大变化。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冲浪教头---海南仔阿育哥就得天独厚地有这个优势。他出生在这片日月湾海滩上,他的家门口就是日月湾中国冲浪基地的冲浪点,因此日月湾对于土生土长的俱乐部教头阿育哥来说。就象他家门口的一亩三分“自留海”,每天他都会驾着小舟(冲浪板)怡然自得地在大海中巡视。
阿育哥说,实际上,冲浪并不难,它是以海浪为动力,利用自身高超技巧和平衡能力搏击海浪,站立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一项水上运动。冲浪可以让人们忘却烦恼,体验一次次与海浪搏击、驰骋在海浪上的快感。
他从下海冲浪第一天起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他说做好一件事是要付出代价的,你想要冲浪就得跟以前的皮肤说拜拜。从他的着装打扮上就能看出,他与常人不同的是,他有二套下海装朿。当教练时,他不怕暴晒,短打下海。单练时,他会穿上黑色的全身防晒冲浪服。
所以在我镜头中拍下的近千张冲浪照片中,最多就是阿育哥,因为他的技术最娴熟。阿育哥犹如是这个冲浪基地的当红炸子鸡,型男打扮,上着红色圆领,下是蓝色短裤,一身短打上阵。无论刮风下雨,在日月湾全国冲浪基地总能望见冲浪者阿育哥举着冲浪板走下大海。然后阿育哥的红色身影在海浪中穿梭,像条水中的飞鱼,乘风驾浪,以俯冲的姿态滑向沙滩,并演绎出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技巧动作。
他告诉我说,冲浪还是有危险性的,在冲水深几十米的礁石浪时,虽然有脚绳绑住脚脖子,但没多大用处。有时碰到3米多高的浪,你会给打过来的大浪把冲浪板撞飞,不小心就会打掉冲浪者的门牙,打的你鼻子骨折。还有时在礁石浪处等浪,你不注意的话,几个大浪一下子接着打过来,如果你闪不及,被大浪打下去,如果头部碰到礁石,你就没命了。
有一次, 他冲礁石浪的时候,看到一小孩被暗流捲了好远,他把小孩救上来后,而自己反被暗流拖往深处,还好仗着自身的好水性,脱离了险境。他说,真的好险,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啊。
如今的阿育哥是二手抓,一手教学生,一手练技艺。他每天会有五个小时会泡在家门前的大海里,他的影子不时会出现在礁石浪和沙滩浪的两个浪点里。
在他当俱乐部教头时教学生时,是在近海处里水浅的地方玩沙滩浪。第一步先是在陆地沙滩上为学员做示范,指导正确的拿板、趴板、看浪、划水、站板、起程、控制自身中心、保持平衡的姿势和技巧。然后他会纠正学员的姿势,让学员从一开始接触冲浪就能掌握正确的关键姿势。第二步是他会根据浪况,将学员带至安全的水域,在沙滩浪处能站立的地方, 教大家冲浪。他会让学生先趴在冲浪板上, 从划水追浪开始做起,等待海浪来时,再借力向前慢慢滑动,然后弓腰,站立,起板,完成整套冲浪动作。
他说,这学冲浪是要看学生的悟性的,有的1节课就能下海了,有的上了4、5节课还不得要领。
他的第二个浪点就是礁石浪处。阿育哥因要和玩礁石浪的高手博弈,大多数时间就是在礁石浪处等浪,我从长镜头中看去,只见一个个高手都坐在冲浪长板上,随一波又一波的白浪上下沉浮, 他们耐心地等浪,看浪,抓浪, 随着大浪的涌来,高手们会纷纷站上冲浪板,用矫健的身姿,用娴熟的技巧在浪尖上“起舞”。
他们就仅凭一块冲浪长板,在起伏翻滚的白色海浪中左右穿梭,像一条条水中的飞鱼,演绎出各种漂亮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冲浪技巧动作。
最后阿育哥信心满满地对我说,他准备参加今年全国冲浪大赛新手组的比赛(必须要有2年的冲浪资历),争取夺到一个好名次。
国家冲浪队员---上海姑娘小杨
在日月湾冲浪基地,冲浪不单单是男生的专利,在我的镜头中,还出现了许多冲浪女,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在冲浪运动中争先恐后。特别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冲浪女---小杨,冲浪技术更为娴熟,她能够驾着短板,运用自如地在浪尖上跳舞。而她就是我的第三个小伙伴---国家冲浪队6名队员中的女队员,上海籍姑娘杨佳瑞。
俗话说,高人不露相。我原先只知道小杨是位冲浪发烧友。可最后才得知她冲浪三年,和这儿的冲浪俱乐部成员都是朋友,而且是二年前作为万里挑一的佼佼者,而被选入成为中国国家冲浪队队员,而成为国家队一员后,她刻苦勤学,年纪轻轻,还先后隨队参加了了多次国际冲浪大赛。
上海籍的冲浪女小杨是个国家队的冲浪短板选手,而她就是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在采访中她告诉我, 浪人的生活里一定有海。就像飞鸟离不开天空,鱼离不开水,生活里没有海的浪人,还能叫浪人吗?
我在小杨微信上,还看到她上传着自己参加国际大赛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照片,优秀的成绩、傲人的身材、古铜色的肌肤以及青春的活力,身体每个部分都散发出健康美,这使她成为我眼中的“冲浪女神”。
我问她,你怎么跨出这一步?小杨说,她是个上海籍的姑娘,从小长在上海,后长期跟随父亲在深圳读书,工作。她从小不喜欢运动,因身体原因,她需要运动来恢复体能。但可能是由于身体内“不安份”的因素,小杨和多数女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喜动不喜静,她玩过潜水,攀岩,单车,独木舟等多种活动,而最后只有对冲浪运动是一见钟情。
小杨说她原先在深圳工作,第一次是2010年一次偶然到海南三亚来玩,在接触冲浪后就义无反顾,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冲浪运动。
我问她为何要到日月湾来冲浪。她告诉我:冲浪运动本身需要的装备并不贵,上手也并不算难,但找到一处适合冲浪的海湾则并不容易,万宁日月湾就是一处冲浪胜地。小杨说,从气候到地理方位,从洋流到水温,世界上条件良好的冲浪胜地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而日月湾地处热带亚热带交界处,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气候宜人,雨量丰富。这使它的水质清澈,水温适宜,年平均温度在26.5℃的海水,让冲浪者即使在冬天也可穿着裤衩尽情追浪;而年平均1米到2米的浪高,绵长且有力;海浪起浪频率也多,让冲浪者冲到浪的机会大大增加。
目前,万宁日月湾作为新的冲浪胜地已经受到世界各地冲浪爱好者的瞩目。世界职业冲浪协会和瑞士斯沃琪集团决定把ASP系列巡回赛最高等级的赛事之一放在万宁日月湾举行,表明了对万宁日月湾优越冲浪条件的认可,也表明了对万宁日月湾组织大型赛事能力的肯定。
她原本住在深圳市内,深圳的浪与日月湾比差多了。深圳的浪不大,冲浪时间少,一是浪头小,二是浪型短。
为了能经常冲浪,追逐更好的浪点,把自己投入到阳光与海洋的怀抱中去。2013年后,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工作, 她和男友从深圳搬来海南,落脚在万宁日月湾海边定居成家,两人在日月湾租了房子。这样一来,她就能每天在日月湾海边守浪,每天下海向浪挑战。
2014年,她作为冲浪短板选手,百里挑一的佼佼者,而被选入成为中国国家冲浪队队员。她说给国家队挑中的原因是她是短板选手。冲浪界里,女的玩长板的多,短板的少。因与冲浪长板浮力大、容易上手相比,冲浪短板浮力小、难度较大,多数女子一般都从长板开始练习。但小杨不是,短板更加“暴力”、冲浪的速度更快,尤其是短板可以做出在海浪腾空的动作,她选择了短板。
小杨成为国家队一员后,她刻苦勤学,年纪轻轻,还先后隨队参加了了多次国际冲浪大赛。2014年11月,参加了万宁日月湾的第三届国际冲浪赛。2015年9月,参加了第四届钱塘江国际冲浪对抗赛,这是中国国家冲浪队首次来内江进行训练并参与国外冲浪高手对抗的大赛。
最近这次她随国家队出访澳大利亚,参观了澳大利亚冲浪基地训练营。对与国外冲浪运动的差距,她很坦诚地说,回忆满满,鼻子酸酸的有点感动。我们的PT教练说,澳洲有近100年的冲浪历史,而中国只有短短几年,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跟别人的差距大而感到羞愧,而要为我们正在谱写中国的冲浪历史感到自豪!
最后她告诉我说,现今在冲浪界,最令人振奋的是,东京奥组会已建议冲浪推荐列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项目。现在已聘请了前世界冠军彼特担任国家冲浪队总教练,来打实冲奥的基石。据唐恩介绍,竞技冲浪目前正在申请成为东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如果申请成功,国家队的训练会比现在还要密集。“希望中国能有个国家级的锦标赛,这对我们队员的成长有很大帮助。队员现在平均年龄大约25岁,等东京奥运会时他们才31岁,我们还有很多机会。”
最近,这位2014年从广东被选拔加入国家冲浪队的上海籍姑娘小杨,如今正在和她的另5个队友积极备战2020年东奥,为了迎接4 年后的大赛, 她每天要么下海冲浪,在不能下海冲浪时,还坚持一小时以上的室内体能训练,肌肉,力量,或游泳。她们还拍了中国国家冲浪队2020冲奥宣传片《加油,中国队》,表达了顶尖浪人与国际高手一决上下的决心。
最后庄叔祝愿冲浪小伙伴~上海冲浪姑娘小杨所在的国家冲浪队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作者阿庄 上海市文汇新民报业联合集团资深记者,现为自由撰稿人。)
作者简介:庄元强 笔名阿庄 自1989年起从事记者工作,曾在上海市文汇新民报业联合集团任记者和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 曾发表的小说、游记、散文曾多次在《中国作家》、《萌芽》、《文学报》、《鸭绿江》《雨花》《新民晚报》、《劳动报》等报刊副刊上发表,并多次入选各种书籍中。已有小说、游记、散文、报告文学等共300多篇、约150多万字作品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