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大数据看养老大势
2015/5/18 13:40:51 来源: 云联旅居 作者:

     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14日公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这是我国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的家庭追踪调查。这次调查共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321个县(市、区)、1624个村(居)的32494个家庭,登记人口184439人,对中国家庭60多年来变迁的特点和趋势作出系统分析。那么,在人口政策、城镇化和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家庭发生着哪些的变化?家庭的变化对养老方式的改变有什么影响?决定着中国养老产业怎样的发展趋势?我们一起来看下:

    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家庭发展情况”的追踪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包括计划生育家庭在内的各类家庭及其成员在经济、社会、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过程。旨在揭示现阶段家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追踪家庭发展过程中家庭的形态、结构、关系和功能变化、特征和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为科学制定家庭发展政策、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给予信息支撑,国家卫生计生委每年会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今天,将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本次发布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调查是我国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的家庭追踪调查,调查的主要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家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

    现在是二人家庭、三人家庭是主体,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同时,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也在不断地涌现。

    二是家庭收入差距明显。

    收入最多的20%的家庭和收入最少的20%的家庭相差19倍左右。

    三是家庭养老需求和医养结合的需求比较强烈。

    现在家里的老人养老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老年人养老最强烈的需求是健康医疗,特别是对社会化需求比较强烈。

    四是父亲在照料和教育儿童的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比较有限。父亲在这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五是计划生育家庭和非计划生育家庭比较而言,总体来讲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状况明显好于非计划生育家庭,比如经济发展方面、健康管理、代际互动等方面都明显有优势。

    六是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常规模式,据了解当前的流动家庭接近于20%,也产生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

    七是城乡针对家庭的社区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农村社区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比例明显低于城市社区,基础卫生设施亟待改进。

    那么其中有哪些因素将会影响到中国养老模式的发展,从而决定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呢?

    1.家在变小:户均人数由5.3人降至3.02人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家庭户平均人数基本上保持在5.3人的水平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家庭户平均规模开始缩小。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规模缩小的趋势更加显著,1990年缩减到3.96人,2010年缩减到3.10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居民家庭户的平均规模为3.02人。中国已是平均家庭规模较小的国家。

    家庭户规模小型化是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人口变化的角度看,结婚年龄的推迟,不婚率和离婚率的提高,低生育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等,都导致家庭户规模的不断缩小。2000年以来,生育率下降对家庭户缩小的影响正在减弱,持续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流动正在成为家庭规模缩小的重要推力。家庭观念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居住条件的改善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也直接促进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2.孩子变少:四成家庭是“单身贵族”或“二人世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1人户和2人户的微型家庭数量迅速增加。2000年至2010年,1人户数量翻倍,2人户数量增加68%。2000年这两类家庭户占全部家庭户的1/4,到2010年已接近40%,共计1.6亿户。在未来一个时期,微型家庭数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家庭规模将会进一步缩小。

    导致家庭微型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初婚年龄的推迟导致青年单人户增加,人口迁移和流动导致1人户和2人户的增加,老年夫妇家庭的增加导致2人户的增加。近年来,由夫妇二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比重大幅提高,占全国家庭的比例提高了2倍。这主要是由于中老年夫妇不与他们的成年子女同住,以及更多的年轻夫妇选择推迟生育甚至不生育等原因。

    此外,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中有四成以上是单人家庭户主。

    3.长者增多:逾8800万户家庭有65岁以上老人

    赡养老人是家庭的重要功能。目前,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是在家庭中养老。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的养老需求已经进入迅速增长阶段,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也迅速上升。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共有家庭4.3亿户左右。目前,中国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的比重超过20%。根据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3年全国失能老年人数达3750万,预计2015年失能老年人数将超过4000万。

    与家庭养老需求迅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于家庭规模缩小,时间资源紧张,家庭的养老能力被削弱。其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家庭、独居老人家庭的养老问题最为突出。

    4.分了又合:新型直系家庭10年增加25%

    随着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和高龄老年人数量的增长,尤其是当老年人丧偶或失能之后,对家庭照料的需求迅速增长;紧张的工作节奏使青年父母无暇照顾幼子。于是,本来各自独立的两个家庭合二为一,住到一个屋檐下。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直系家庭在家庭类型排序上长期处于第二位。直系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重,在200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21%左右,几乎没有变化。但是,2000年之后,这种稳定局面开始被打破。2010年直系家庭总数为9240万户,比2000年增加了25%,占全部家庭户的比例从21%提高到23%。未来一个时期,直系家庭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的增长。

    5.超过一半留守老人患有慢性疾病

    2014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达2.53亿,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子女外出加重了留守老人的生产和生活负担,有的还需照顾子孙,其中“超过一半的留守老人还需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超过一半留守老人患有慢性疾病,从家庭成员获得的支持和照料比较有限。”

    6.国家已两次提高计生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

    有一部分独生子女残疾或者死亡家庭确实面临一些特殊困难,突出体现在生活照料、大病治疗、养老保障、精神慰藉等几个方面。

    据悉,最近,一些失独家庭到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一些诉求,问题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高度重视。王海东介绍,我国在2008年全面实施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发生残疾和死亡以后没有再生育或者收养的夫妻,女方年满49岁以后,给予夫妻双方每人每月都有经济上的扶助。“2012年、2014年已经两次提高了特别扶助金标准。今天五月份,再次提高了扶助金额。”

 

上一篇:小暑养生观:阳盛阴虚之时,顺应天时养足心气
下一篇:《旅居出发,让心回家》——心之所向,家之所在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