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南岛而言,整个中国历史里都鲜有提及,或许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真的是太遥远了,太过于边陲了。而我们这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对于海洋征服与开拓的欲望,又不同于西方人。所以历史的卷轴上似乎总是少了海南岛的章节。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
在槟郎谷里,有着海南岛早期的原住民也就是原始黎族,事实上这里的原住民最早是从大陆迁徙来到海南岛的黎族人。黎族最早在秦汉时代就生活在两广地区,这是古代“百越”的一支。黎族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更多的是用类似原始人类的涂鸦等方式表达记录自己的生活。
黎族人经过了许多年的适应,逐渐在海南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最早的海南黎族人依靠五指山地区的水满河而生活,因此水满河也成为原始黎族的母亲河。相比内地很多民族而言,海南黎族保存了相当程度的原始生活状态,例如他们的房屋以及使用物品等。
在物品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原始气息,例如这里对于乌龟的原始崇拜体现在很多地方,在许多装饰上你都可以看到龟纹,甚至于他们会将房屋修筑成乌龟的形状,据传说这是因为乌龟能够长寿,海南黎族人对于乌龟有着一种近乎原始的图腾崇拜。
当然,这一切都是出于对文化传承的保护,现在来到槟榔谷大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了解当地的海南黎族以及苗族的传统生活。在当地的传统生活里,稻子是十分重要的作物,仅仅稻子在海南就分为水稻、旱稻、山兰坡稻等很多种,至于这些作物是否是海南黎族从大陆带来的,还是自然便有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海南黎族在历史长河中经过经验的积累,已经有熟练对稻米进行加工的能力。
海南黎族人能歌善舞,竹竿舞在当地是一种普遍的庆祝方式,大家三五成群聚集在村内的空地上,通过简单的乐器便可以轻松欢快地跳起来。这种项目成为了黎族人迎接客人等喜庆活动的重要一项,相比城市生活可能这里传统黎族生活更为艰苦,甚至可以说是简陋,但是你可以看到黎族人在面对热带雨林里艰难生活环境时保持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能力。
天涯海角
对于海南而言,天涯海角是必到之处,天涯海角的出名是因为其可以说是中国人印象里国土的最南端,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皇权再大也只得止步于此。因此在天涯海角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历朝历代的名人题字,谁不想在“世界”的最南端留名呢?
事实上天涯海角石刻并不是这里最早的石刻,最早的石刻是清康熙时期留下的“海判南天”石刻,因为当时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版图《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活动,如今的天涯海角游览区则成为这次测绘南极点的标志。负责主持测绘的官员们在此处剖石刻碑镌书“海判南天”四个大字,“以为标志,并须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最早的石刻。
而天涯石刻与海角石刻的时间间隔也是异常久远,并非一次而成。根据记录“天涯”二字在清雍正年间,由崖州(今三亚)知府程哲篆刻于此。而“海角”二字则是在数百年后的1938年,琼崖守备司令王毅所刻,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为一处天下闻名的风景点了。
南山文化区
离开天涯海角,来到南山地区,你能够感受到宗教的力量。相传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为了救度芸芸众生,发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三愿是长居南海愿。人们相信这里便是观音菩萨长居南海之地,而传统宗教里对于神灵的描绘往往其居所在山野之间,因此南山由此得名。
在南山地区佛教文化昌盛,其中南山寺尤为出名。南山寺于佛历2539年(1995年)十一月十一日奠基动工,建设者真心诚意,费尽周祥,为时两年半,最终建成。恰逢佛历2542年(公元1998年),乃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纪念年,当年的4月12日这里举行了隆重的法会。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行的年代里,还能有人虔诚修建寺庙让人唏嘘。
Tip:
1.海角石刻的文字面朝大海,大家需要打赤脚爬到海中石头上才能看到。
2.在南山寺参观的时候请注意不要在大殿内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