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的未来在于提供文化服务
2014/11/10 9:19:40 来源: 云联旅居 作者:

  近年来,中国的部分实体书店因受到网络书店竞争、阅读方式变化、房租和人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困境,甚至有人抛出“中国实体书店即将消亡”的论调。与此相反,2010年至2014年,广东省新华书店的营业收入从11亿元增长至25亿元,利润从3000万元增长至1亿元,总资产从11亿元增长至30亿元,净资产从7亿元增长至25亿元。

  今年11月,广东省新华书店将迎来它的65岁生日。近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董事长王桂科,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肖开林、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以锦,文艺批评家、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名誉主席黄树森,广东省政府参事、作家陈俊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学院副院长、广州市作协名誉主席章以武,畅谈广东省新华书店以及实体书店的当下和未来。

  “能坐着看书、有咖啡喝的书店才是好书店”

  1948年12月,毛泽东在西柏坡亲笔为两个单位题词: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另一个则是新华书店。用广东省政府参事、作家陈俊年的话来说,毛泽东此举是“一手抓经济命脉,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文化的摆渡者”,新华书店伴随着共和国成长,在无数读书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烙印。

  谈及广东省新华书店成功的奥秘,肖开林表示,为了应对冲击和挑战,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积极推进门店改造工程,从店招的统一、店堂的布局、书架的设计、服务设施的完善等方面,重新对门市进行规划设计,努力把更优美的环境、更浓郁的书香气息、更周到的人文关怀呈现给读者,全力打造读书人的温馨港湾。截至目前,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已经完成30多家门店的升级改造工作,其中三水购书中心是升级改造项目的样板门店,被称为“集新华文化的综合体”。肖开林解释道:“三水购书中心从规划、设计和实施,整体定位、设计风格与功能设置均贯彻了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作为‘文化摆渡者’的企业理念。”

  三水购书中心面积1700多平米,一年的销售额1000万元,其中图书销售额600万元。购书中心采取招商联营方式引入文体办公用品、数码产品、电教产品、幼教益智产品,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等,在主业突出的同时多元并举,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联产品的高度融合。

  记者观察到,三水购书中心有别于以往图书卖场式的书店有三点:首先,设立了专门用于交流互动的兰亭书吧,书吧里还有咖啡提供。读者可以坐在这里看书,也可以举办讲座。其次,与三水图书馆合作,设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读者在书店看中的书,由政府购买放入自助图书馆再借给持证的读者,书店很好地与公益进行了对接,成了当地公共文化设施一大亮点,大大造福了当地读者群众。最后,充分发挥书店作为经济体的效用,利用墙体空白处替一些文化相关产业,如学校、培训机构等打广告,增加书店的收入。

  黄树森称,他评价书店好不好的标准是:有没有给人坐着看书的地方、有没有咖啡喝。由此,他很高兴看到有那么多小孩坐在三水购书中心的地上看书。他以前对“书店”的概念就是“出版的图书放到那里卖,然后读者去买”;而新华书店这几年的发展变化让他另眼相看。谈及对三水购书中心的观感,黄树森认为它不仅仅是购书,还是集文化、休闲于一身的市民中心。

  如此飞速的发展,肖开林认为要归功于国家政策、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和读者的厚爱。“从国家层面看,2011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产业确立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随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政策;从广东省政府的层面看,省委、省政府从2012年起分四年增加26亿元支持文化产业,其中3亿元支持广东省新华书店用于改革重组;从读者的层面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需求越来越大,读书人也越来越多,每年一届的南国书香节都会吸引过百万的读者,这足以说明读者对广东省新华书店的厚爱。”

  网店和实体店不是此消彼长,书店未来可期

  范以锦表示,在网络对实体书店形成巨大冲击的时代背景下,三水购书中心的布局、营业额让他眼前一亮,同时也让他思考了实体书店相较于网上书店的优势所在。他说:“互联网毕竟是虚拟的东西,虽然购书很方便,但是看不到真实的东西。所以实体书店如果要发展,就应该把它打造成温馨的家,这样才有生命力。”他认为,过去的新华书店把书藏起来,想翻一翻不容易,这让读者产生距离感;而现在这家三水购书中心是敞开式的,书和读者是零距离的,加之优美的环境,这就给人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范以锦把购书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目的地去购书,即想到要买什么书直接去买;另一种则是无目的地去购书,即到一个“温馨的家”去转一转,发现有好书就把它买回来。所以一家书店如果能给人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那么读者都愿意去逛,这样就能促进消费。

  实际上,在王桂科看来,网店与实体店的关系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就像数字阅读客观上提升了国民阅读率,同时也带动了纸质图书阅读率的提高。展望未来,面对读者读书习惯和购书方式的转变,广东省新华书店也在探索着新的出路。肖开林透露,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将加快对全省经营网络转型升级,通过实施门店升级改造工程,努力打造一支以大型文化Mall为旗舰,以区域性综合书城为骨干,以县级综合书店为基础,为全省广大读者提供服务的大型文化产业舰队。除此之外,针对线下销售,广东新华书店也将继续投入。

  肖开林表示,在门店升级改造方面,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将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选择具有区域性带动功能的市级公司综合门店,按照样板店的标准进行升级改造;二是将一些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的门店优先升级改造。“我们计划用三到四年时间分批分类对全省上百家新华书店门店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彻底改变卖场购书环境陈旧、功能单一、经营布局、设计理念落后、形象不统一等现状,努力改造成‘三水模式’,确立广东新华清晰的市场定位,提升终端网点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把广东省新华书店打造成‘广东省文化产业航母’。”

  另外,肖开林还说,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将通过新建、并购、加盟合作等方式,建设省—市—县—学校、乡镇、社区的连锁经营渠道网络。“我们将大力推进小连锁店建设,以校园书店作为主攻方向,抢占校园市场,延伸销售终端。”据悉,项目建成后,小连锁店与集团现有大中型购书中心、市县店中心门市以及代理网点合计达到1500余处,加上已建成的一万多家农家书屋,在全省铺就一张贯穿省市县镇村各层级的新华书店文化网络,将带来巨大隐性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仅400家小连锁店每年有望贡献超过1.6亿元码洋的销售收入。

  学者们的书店情结

  扁担上的新华,种下知识的种子

  10月24日下午,广东省新华书店成立65周年“专家学者走进新华考察活动”在佛山三水新华书店举行。陈俊年、范以锦、黄树森、章以武以及中山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五位专家学者在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肖开林、党委书记洪文香的陪同下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向读者分享了自己与新华书店的故事。

  范以锦从小喜欢逛新华书店,但只能买一些连环画。在山里长大的他,家境较为贫困,所看的书绝大部分是从图书馆或者邻居处借的。等到大学毕业以后,经济宽裕了,出手也就“大方”了。“我会去新华书店买一些工具书和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书,比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欧阳山的《三家巷》等。”范以锦谈到,因为新华书店书籍齐全,所以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新华书店是找书、买书必到之处。

  黄树森跟新华书店的故事,是从监狱里开始的。他“文革”时曾在韶关花坪坐过两年冤狱,由于坐牢期间态度良好,狱警答应让他去一个最想去的地方。他说想去逛书店,于是狱警便陪他去逛韶关新华书店。在那里,黄树森买了《世界地图》《契诃夫札记》《红楼梦评论集》三本书。正是这三本书,缓解了他受审的压力,使他从阴暗封闭的牢笼中得到了精神的解脱。他利用这三本书做了两件事:一是背世界地图,然后画一张空白的地图,在上面默写各大洲、各大洋、各国家的名字;二是做了一份红楼梦家谱,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做成图表。这段记忆给了黄树森强烈的感触:“人被关在空荡荡的黑房子里,失去自由之时,最向往的就是外面的世界。《世界地图》给了我很广阔的空间,《红楼梦评论集》让我能够追踪久远的历史。”

  “扁担上的新华”是陈俊年对新华书店最初的印象。1955年,和平县新华书店的一个业务员挑着一担子的书,走了50里山路到他所在的镇子上卖。翻山越岭走50里路,对于当年还是小孩子的陈俊年来说,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在这一担子的书中,陈俊年买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书——连环画《鸡毛信》。他充满感激地说:“新华书店在起步艰难的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在我的心灵种下了知识的种子,这让我一辈子都心存感激。”后来,陈俊年大学毕业,在分配去做编辑之前,被要求先到新华书店仓库打包一个月。为了让中小学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陈俊年和打包工作人员强忍着没有风扇的酷热,完成了全省中小学教材的打包工作。在陈俊年看来,这段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新华书店在艰苦年代为大众服务的精神以及传播书香的责任。

  在每个城市的中心地段、最热闹的地方,你总能见到书香浓浓的新华书店。可以说,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有它的参与,章以武也不例外。1956年,章以武在大西北参加高考。作为调干生,他并没受过系统的高中教育,也没有辅导资料,备考的唯一途径就是——到新华书店找书看。在那里,他东看看西看看,把中国古代历史、鲁迅、巴金等名家小说都看完了。到了临考前一个月,他才到兰州报考补习班。章以武坦言:“虽然老师把知识点系统地讲了一遍,但要是没有在新华书店具体地看过书,也消化不了这些知识。”最终,章以武如愿考上了大学,来到了广州。在广州,他依旧喜欢逛新华书店。可是,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并没多少钱,所以他只好花五分钱从石牌坐车到梅花村,然后从梅花村走路到北京路新华书店。为何如此坚持?章以武解释说:“新华书店是年轻人的好朋友、精神食粮的提供者。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科技就会挨打,但是如果没有精神文明,则不打自垮。”

  新华书店是杨小彦的“精神乐园”。同样爱逛书店的他,从小就经常去北京路的新华书店,那里琳琅满目的书籍总能让他感到快乐。他微笑着说道:“新华书店还有古旧书店、外文书店,里面有一些很便宜的好书,但是需要花点时间慢慢淘。”后来,杨小彦当上了出版社副社长,负责管理发行工作,因此需要到各家书店去了解出版发行情况。这使得他跟新华书店有了更“亲密”的接触,让他了解到了新华书店的不容易。他感慨道:“新华书店代表了一种传统、一种回忆、一种智慧。”

上一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当你老了沿着中老铁路出国耍,到云南旅居康养
下一篇:《旅居出发,让心回家》——心之所向,家之所在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