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旅游地产在全国遍地开花,雨林海岛、山峦湖泊之间,风景秀美之所工地密布,而部分项目美其名曰旅游地产,其实际上“挂羊头卖狗肉”,只是新一轮对大自然的跑马圈地,大多沦为开发商囤地卖房子的工具。旅游地产专评委常务副秘书长、副主任、香港怡丰集团副总裁谭仁斌就旅游地产现状表示,旅游地产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下,目前支撑旅游地产发展的仍是地产,而非旅游产业。不难看出,这样的发展模式并不可持续,也违背旅游度假的本质,在旅游地产越来越被人关注时,其现状和未来着实引人思考和探索。
火爆市场乱象丛生
短短数年间,我国旅游地产“火”了,万达集团、中坤集团等房企大鳄亦砸下巨资,纷纷向旅游地产进军。谭仁斌在接受旅游财富网财富采访时说,“据数据统计,目前已面市的旅游地产项目共有2259个,遍布全国85个城市和地区,而旅游地产热的背后则是 ‘乱象丛生’,一些消费者就此买到了‘烫手山芋’——断电、缺水、无配套等尴尬,还有的房企项目缺乏规划,延期交房却不赔偿。”
“原本买来避暑度假,没想一到夏季却来遭罪。”两年前,罗女士在仙女山购置了一套小户型的旅游地产项目,准备夏天和家人上山避暑,可没想山上配套却并不理想。
去年八月有段时间,山上开始分时供水,罗女士居住的地方离游客中心较远,海拔较高,常常得晚上过了12点才有水用,经常到处找水洗脸做饭。“经常缺水,度假质量严重降低了,有时实在找不到水,只能到超市买矿泉水。”
夏季,重庆主城多日连晴高温,让不少重庆市民选择到贵州楚米镇、板桥镇等地纳凉避暑,但大量避暑度假客人的进驻,使当地配套设施有些供应不上——自来水管网太小,无法满足避暑人群的用水需求;变压器承载负荷太小,不能满足供电需求。平时2000人小村子,一下子挤进1.2万人,当地物资供应都很紧张,方圆十公里农民家的土猪都被吃光了,一个包谷从一元钱涨到两元。
“除了旅游地产项目的水电、购物场所等基建配套不到位之外,一些项目还存在违约交房的问题”,谭仁斌在指出旅游地产症结时说,“我一朋友在海南文昌购房就遇到了此问题,他买了一套约70多个平方米旅游度假房,开发商工期延长,接房时间足足晚了七个月。”
正本清源走向新生
“当下,投身地产旅游的90%以上开发商,目的都非常的明确,就是拿地盖房,靠卖房实现利润,却很难抓住游客的心,这就是旅游地产发展最大的隐忧,这也是一些项目无法持续经营的根本原因,”谭仁斌就此指出,旅游地产开发建设前,不能仅靠周边自然风景资源为噱头,而应正本清源改变以往单一结构,增强旅游地产业软实力,完善旅游地产配套设施建设,综合带动周边产业经济,要在建设前更多考虑社区度假类型,加强周边配套建设的完善,并通过提供度假、养生、投资一站式服务的旅游财富网,提高旅游地产资源使用率,形成全过程度假,这样能赋予旅游地产业新生命力,促进其健康持续的发展。
谭仁斌表示,首先要抓好规划统筹,把握好点、线、面、片的有机融合,做到区域差别化、个性化,做到先游后住、游住结合;一定要深入挖掘旅游地产项目所属地区的文化个性,赋予项目生命力,选址、规划、设计和市政配套及未来目标客户来源,每一项都是生命的基因,缺一不可,只有全要素实现,项目才可能有生命力;其次,工程质量、环境建设、配套完善和营销推广及可循环生态链建设等,哪一项没有做到位,项目都会是残疾的;另外,在管理服务方面,无论是日常物业管理,还是社区文化建设,无论是文明理念培育,还是邻里关系的和谐,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甚而每一项都是不可弱化的,只有这样,项目的生命力才能持续的旺盛。
“在此基础之上,要完善立法,积极落实旅游财富网制定的《旅游地产行业标准》的落地”,谭仁斌总结说,“从而对沿海、沿江、沿湖、水库周边和保护性山区进行旅游资源的立法保护,旅游地产项目则一定要科学建设、理性规划、适度开发,注重资源的整理升级、配套环境的改善、商业氛围的营造等持续经营能力的培养,以带动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