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在我心里就是件开心的事,用心品嚐食物的滋味,享受当下的美好。
打我从小家里就不让在饭桌上聊不开心的事,尤其是不让骂小孩,爷爷说小孩吃饭不能有圧力或不开心,影响食欲就会发育不好。长大出了社会,随着职位在愈来愈高,接触到“中国式饭局”的礼数与利益、奉承与无奈,觉得累心乏力,回头想起爷爷在家立的规定,也许他也同样反感社会上的 “中国式饭局”,才会规定只要在饭桌上,没有高低尊卑,必须开开心心的把饭吃完。
我觉得“吃饭”就应该是件开心快乐的事,在享受菜肴的滋味和食材特性的同时,还能和家人、朋友一起畅谈与分享那些属于我们的事,这才是人生。每一次的饭局,我都会在事后写成博客分享到网上,没想到久而久之,关注的人和想参与我组织的饭局的人愈来愈多,十分有趣。在“我们的饭局”上,没有任何让人感到头疼和勉强的事,朋友们甚至把我固定组织的饭局,当成一项每周必须要想参与的一件重要的事。
在“我们的饭局”里,经常聊的是这些菜怎么做,哪家餐厅更好吃,属于什么地方特色,用的什么食材…...如果可以,我还会带上一位能来自这菜系的当地朋友,由他来讲述家乡菜能更加权威。酸甜苦辣各有一方,当品尝的滋味和知识愈多,就会发现舌头能理解和接受的味道更为仔细和寛广。
时间一长,咱彼此之间的品味、格调及价値观不但越来越雷同,连喜好也越来越类似,而且都成为非常交心的好朋友;可惜的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结婚的、出国深造的、毕业回家乡的…...几经新人进旧人出,苍桑感已然在我心中生苗茁壮,那些不得不离开北京的好朋友们,还是经常在网上关注“我们的饭局”,经常在网上互动,甚感欣慰。
如今,我还是每周固定一天外出探店吃饭,但我已不主动通知朋友,随他们自由参加。而我更是把“我们的饭局”从外面搬到自己家里,差不多每个季度招待好朋友来家做客,品尝我和我妈的手艺,我希望能把“家”的感觉,感染给我的好朋友们。
我对待三岁的儿子也沿袭爷爷的方式,不在饭桌上生气和骂孩子,吃饭就必须是开开心心的。用餐的时候我还会尽量的告诉儿子,所吃的菜是怎么做的,叫做什么;而用餐的礼仪和规矩,也在生活中慢慢灌输。我不要求他必须是个学高有成的人,但他一定会是有礼貌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