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东方新报》报道,“16小时断食”是最近在日本很受关注的一种饮食保健方式,亦即前一天最后一餐到第二天早餐期间的16个小时不吃东西,其它时间则可以随便吃。这一热潮源于日本近期的畅销书《空腹才是最强的药》。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青木厚,他是一位生活习惯病领域的医生。在他40岁的时候,发现自己罹患舌癌。在患癌之前,尽管作为医生他比较注意饮食,但却总在不知不觉中饮食过量,慢慢的体型也走了样。幸运的是,手术之后癌细胞得以去除,只是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过量进食,否则癌症可能复发。以此为契机,青木厚开始研究健康的饮食方式,并最终总结出了“16小时断食”的饮食方式,这颠覆了“一日三餐”的常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在《空腹才是最强的药》中是如何介绍这种饮食方式的。
青木厚是内分泌代谢和糖尿病领域的专科医生,他曾在大医院工作,后来自己开设了诊所,治疗过很多患有生活习惯病的人。很多病人困惑地向青木厚询问,“为什么吃饭之后会立即犯困,觉得疲倦”“为什么最近觉得精神很差,容易发怒”。
青木厚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如果排除其它疾病,那么很有可能是吃得太多。即使只是正常的一日三餐,也可能饮食过量。一日三餐已经作为常识被大多数的人所接受,但实际上这并没有可靠的依据。
青木厚认为,一日三餐的饮食方式给人体和健康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就是“内脏得不到休息”。
吃饭并非是食物通过喉咙之后就没事了,接下来人体内的各种器官要拼命消化这些食物。在被消化之前,食物通常要在胃里停留2~3个小时,如果是脂肪比较多的食物,则需要4~5个小时。然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小肠要花5~8个小时来分解消化物,吸收其中80%的水分和养分。最后,大肠还需要15~20个小时来吸收消化物中剩余的水分。
此外还有肝脏,它也在参与消化,将食物带来的养分转化为人体必需的能力。同时,肝脏还要负责储存多于的能量,分解食物中的酒精、氨等毒素,并制造消化脂肪所需的胆汁。
知道了人体消化食物所需的时间,接下来了解一下我们日常进餐的时间。如果是一日三餐,那么早餐到午餐之间的间隔为4~5个小时,午餐到晚餐之间为6~7个小时。不难看出,当我们吃下一餐的时候,上一餐的食物还留在胃和小肠内。而胃是有着很强的伸缩性的,可以装入很多超过人体需要的食物,即便上一餐的食物还没有消化,但是还是能够进食。这样的话,胃肠和肝脏不得不一直工作,来消化不断进入体内的食物。
青木厚认为,一日三餐会让人体器官“没有时间休息”,容易出现“过量饮食”。器官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功能就会弱化,出现无法吸收营养、无法排出代谢物、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具体来说,过量饮食会导致这些问题:
——胃肠和肝脏负担加大;
——体内活性氧增加;
——血液中养分过剩,血液和血管状态变差;
——脂肪过剩会导致不良荷尔蒙分泌增加;
——人会变得容易疲劳;
——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脂、脑出血、脑梗、心绞痛、心肌梗塞、癌症等多种疾病;
——糖分摄取过量会导致肥胖和脂肪肝,且血糖值快速上升,出现犯困、无力、易怒等症状。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上述问题呢?可能很多人觉得应该减少饮食中的卡路里,减少糖分。但青木厚则认为,应该为人体创造“空腹的时间”,如果能够空腹16个小时以上,就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
青木厚称,“完全没有必要设定周密的生活戒律、繁复地计算食物所含的卡路里,只要留足空腹的时间,在空腹以外的时候吃什么都可以。如果在空腹的时候实在太饿,坚果是可以随便吃的。”
青木厚所主张的“16小时断食”,这其中的16个小时需要是连续的。如果在晚上睡觉的前后断食,加上睡眠时间在内,确保16个小时不吃东西并不是很难。
他解释称,留足空腹时间之后,肠胃等器官可以更好的工作,一段时间空腹会使得活性氧得以减少。在空腹时间超过10个小时的时候,人体内的脂肪开始分解,且空腹时间越长,脂肪分解得越多。如果空腹12~24个小时,血液中的糖可以减少20%。空腹对人体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促进自体吞噬,即人体细胞内的老旧蛋白质的更新。而空腹超过16个小时,人体内的自体吞噬就开始出现。
当然,“断食16小时”只是众多保健方式中的一种,而每个人体质不同,是否适用于读者自身,还需要谨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