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健康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近日,在以“关爱职工健康 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2021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寻找健康企业)征集展示活动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告诉媒体,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现如今,职场人士除了面临肠胃不好、腰腿疼、营养失衡等生理问题外,还正在“透支”自己的心理健康。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显示,全世界约9.7亿人患有精神心理疾病。在所有的疾病负担中,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排在第二位。中国201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心理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是16.6%,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
可以说,精神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与较高的发病率相比,国人对精神心理疾病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陆林表示,很多老百姓对于健康没有正确的概念,认为不生病、不发烧、不疼痛、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就是健康,其实这是对健康的狭义理解。
真正的健康不仅包括这些,还要求一个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心理健康是如何定义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对心理健康进行评估时,需要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自主性、才能、代际关系、智力潜能和情感潜能的自我实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分开来讲,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
1. 能保持对工作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 能调节与控制情绪并保持良好的心境;
4.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
6.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对于如何改善心理问题,陆林给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办法:要让职场人睡好觉。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群失眠的发生率可以达到24.9%,接近1/3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
“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健康出现问题,其根源就是睡眠质量差。如果睡觉出现问题了,那么情绪就会出现问题,情绪出现问题了,时间长了,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生物神经系统、心脏,还有血管,就跟着出现问题了。所以,睡眠是健康的基础。我觉得一个企业的工作再重要,或者一个人的工作再重要,都要尽可能的每天睡好觉,除非是突发情况,有紧急任务,否则每天要睡够七到八个小时。”陆林强调,成年人要睡够7个小时,学龄前儿童要睡10—13个小时,青少年、高中生要睡够8个小时。
此外,我国精神科医生数量不足、心理指导师、咨询师培养体系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也制约着老百姓寻求心理帮助。陆林认为,心理治疗师培养体系的建立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交流会上,多位专家还针对预防职业病、推进健康企业建设、职工健康管理、职场常见疾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启动了2021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寻找健康企业)征集展示活动和“健康企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聘任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