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养生以“养收”为原则,贵在滋阴敛阳
2025/8/8 15:58:16 来源: 头条新闻 作者: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1个节气。斗指西南,每年太阳达黄经135°即为立秋。


立秋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正所谓“一叶知秋”。



立秋有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的热风;接着,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说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有些地方到9月份才真正进入秋季,但在立秋后昼夜温差也会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由于每年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的一段时间,所以立秋后仍会出现高温天气。



因此从气候特点来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才会真正的凉爽起来。


立秋节气养生要点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贵在滋阴敛阳。



01、精神调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


所以立秋后,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当感到情绪低落时,积极运动是排解的好办法,比如慢跑、散步、登山等。


02、起居调养


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符合“春捂秋冻”,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03、饮食调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可见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进食酸味果蔬,如西红柿、枇杷、柠檬等。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还应滋阴润肺。《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饮食养肺: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立秋之后,天气就变得干燥,而天气干燥容易伤肺,肺气虚则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一般来说,秋季养肺,可多食莲藕、百合、杏仁、荸荠、蜂蜜、甘蔗、土豆、萝卜、山药、扁豆、枸杞、银耳、木耳、猪肉、鸭肉、柚子等润燥养阴之品,同时要少吃葱、蒜等辛味之品。



04、运动调养


从中医角度来讲,秋季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


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另外,运动后不适宜喝冷水或冰水、冰冻饮料,建议休息片刻待身体凉快后再喝温热水,否则容易脾胃受损。


05、按摩养生


秋季与肺气相通,手太阴肺经主管人体营卫和呼吸,秋季为肺部疾病高发的季节。因此,在秋之伊始,我们可以经常按揉手太阴肺经,以通调疏解肺经,调理气机,对秋季养生大有裨益。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保肺强身的按摩养生功法:


按揉手太阴肺经


图片



沿肺经循行之处,从中府穴至拇指指端的少商穴方向顺经按摩。在顺经按摩时可着重按揉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等肺经五输穴。


取补养肺经经气之意,对调节肺经气血有较好作用,同时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


按揉天突穴


图片


定位: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手法:用食指指腹按压天突穴2~3分钟,以感觉舒适为宜。


功效:天突穴属任脉,与肺部联系密切,外通气窍,是气息出入的要塞。按摩此穴,对祛除肺邪、润肺益气有重要作用。


按摩鼻翼


图片


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热后,分别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搓摩30次,然后用两手食指按揉两侧迎香穴30次。此法可养肺健体、预防感冒,增强机体免疫力。


捶打腰背


端坐,腰背自然挺直,两手握空拳,捶打腰背中央及两侧,从下往上,再从上往下,先中央后两侧,各捶30次。此法可通调背部经络,畅肺气,健腰肾。


如果觉得自己用手捶打背部不方便,可以借助养生锤来捶打按摩背部。


按揉腹部


立秋后,因为还在伏天里,人体湿气仍较重,脾胃消化功能还比较弱,所以仍要注重养护脾胃。可经常轻揉腹部,两掌相叠从胸口开始,向小腹摩运。然后两掌分开,沿腹股沟向两侧摩运,再沿两肋向上。向上吸气、向下呼气,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立秋节气,推荐食疗方


立秋后先别忙贴秋膘,养好脾胃再进补事半功倍。下面介绍几款时令养生食谱给大家。


猪脊骨炖藕


【材料】


猪脊骨500g,藕500g,精盐、葱段、生姜片、黄酒、味精各适量。


【做法】


把猪脊骨洗净、剁碎,放沸水锅里焯一下,捞出。去藕节和表皮,洗净、切片。猪脊骨放在锅里,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撇掉浮沫,添加精盐、黄酒、葱段、生姜片,再用小火炖煮到肉离骨,捞出骨头、拆掉肉,捅出脊髓。把脊髓、藕片放在汤中炖熟,拣去葱、生姜,添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南瓜蒸百合


【材料】


南瓜200g, 鲜百合50g,冰糖10g。


【做法】


南瓜去皮后切成薄片后摆在碗内。在南瓜的缝隙内放入几块冰糖。百合掰成瓣清洗干净后泡在水里备用。蒸锅内烧开水后把南瓜先蒸10分钟,然后再在中间把百合摆入。盖上锅盖再蒸10分钟即可。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小米南瓜粥


【材料】


南瓜200g,小米100g,枸杞10颗,香油少许。


【做法】


用砂锅放适量水开始加热。小米洗净备用。南瓜去皮去瓤切大块备用。等水烧开了加入小米。再开锅后滴入五六滴香油,加入几粒枸杞子。开锅后撇去浮沫。小米熬五六分钟再放入南瓜,加入南瓜后,小火慢熬大约15-20分钟,熬至粘稠为度。


【功效】


安神和胃补虚。


桂圆红枣莲子粥


【材料】


桂圆干10克、红枣20克、莲子3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以上材料洗净后,红枣去核,莲子去芯浸泡1小时,然后全部材料放入煲中,加入足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至粥成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养心安神。适合夏秋之交脾胃受损,或素体血虚、失眠多梦之人。


雪梨银耳糖水


【材料】


雪梨1个、银耳30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


【做法】


莲子洗净去芯浸泡1小时,银耳洗净、泡软撕成小片,雪梨洗净后削皮去心,切成小块备用。将以上材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开火炖1小时即可。


【功效】


养阴润肺宁神。适合阴虚肺燥,心烦多梦之人。


甘麦大枣茶


【材料】


甘草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0枚。


【做法】


将甘草、浮小麦研成粗末,红枣去核,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焖10分钟左右,代茶饮(大枣可嚼食)。也可将三味食材加水煎煮后,取汤液300毫升,一日内分2~3次服完。


【功效】


养阴除烦、宁心安神。■




下一篇:科学证明,早起毁一天,是真的!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