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云南虫谷》迎来了大结局,此次摸金三人组云南古滇国之旅也圆满结束。
全剧除了重要道具雮尘珠之外,古滇国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力。
据小说载,古滇国的王被称为滇王,统治云贵一带,西汉朝廷剿灭古滇国后,滇王的属下献王自立为王,为了躲避战乱,率残部躲进深山老林,修建了献王墓,这才有《云南虫谷》的故事。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剧照
其实,历史上真有古滇国存在,史籍之外,有发掘的墓穴作证。成语“夜郎自大”就和古滇国有关。
记载简略古滇国
虽然《云南虫谷》对古滇国及献王描绘得有鼻子有眼,但历史上记载古滇国的文字并不多。
其由来及发展,主要见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后续史书如《后汉书》《华阳国志》等均直接引用《史记》内容,没有新发现。
《史记》载,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威王为了对抗秦国,派将军庄硚平定西南,攻打夜郎等国。当时楚国西南地区是公认的不毛之地,所以庄硚完成任务后就准备回去交差。
不料,由于当时秦楚正在交战,回国之路被秦国截断。不得已,他只好选择在滇池附近留下,建立滇国,都城设于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一带。此事史称“庄硚入滇”,滇国亦即后世所说的“古滇国”。
“庄硚入滇”图(来源:史地网)
古滇国疆域不大,主要在滇池的周围,约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秦汉时期的一个县,比夜郎国(疆域约15万平方公里)小得多。
汉武帝时期,为打通对外道路,特派使者唐蒙前往印度方向打探,并沿途出使各国。
唐蒙先到古滇国,国王问“滇国和汉朝哪个大”,唐蒙只好详加解说。待他来到夜郎国时,夜郎王又发出“夜郎和汉朝哪个大”的疑问。唐蒙只好说,虽然夜郎国是四邻诸国中最大的,但大小也不过如汉朝的一个县城。
在给汉武帝的报告中,唐蒙忍不住写下“夜郎自大”一词,以嘲讽不知天高地厚的夜郎王。这个成语经《史记》传播,流传千古。
古滇国复原图(来源:史老头网)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平定西南。古滇王带兵略作交战后,自知国力较弱,便主动请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史记·西南夷列传》)。
汉武帝下诏设立益州郡,赐给古滇王一个王印,并设置“滇相”(滇国之丞相)协助治理古滇国。古滇国逐渐被汉朝同化,滇人融入汉族。
考古发现相印证
古滇国虽然被司马迁记入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一书,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实物、文字及相关方面的印证。
它以难解之谜悬于历代史学家头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考古工作得出惊人结论:古滇国不仅真的存在,还创造了西南地区独树一帜的青铜文化,其特有的牛形青铜生活器具备受史学界关注。
1955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国家考古队对云南昆明市晋宁县(2016年撤县设区,现为晋宁区)石寨山进行第一次清理性发掘。因为此前有人报告,在云南的文物市场发现古代的青铜兵器,这些兵器并非来自中原,而是云南境内的石寨山一带。
流向市场的石寨山青铜文物(来源:昆明博物馆网)
石寨山离滇池东岸大概一公里,又被称作鲸鱼山。此次挖掘的两个墓穴里有丰富的青铜随葬品,主要为矛、戈、短剑等。
经鉴定,石寨山墓葬区属于战国到西汉时期云南少数民族的遗址存留。其墓穴的随葬品,展现出一种西南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
次年,国家考古队对石寨山进行第二次考古性发掘。此次共掘墓20个,出土文物数千件,除了青铜器外,还有金器、玉器、陶器、玛瑙等。
让考古队惊喜的是,6号墓穴漆棺底部出土了一枚名叫“滇王之印”的金印。
此印用纯金打造,成蟠蛇形状:“蛇头”高昂,略向右偏,身上的鱼片金闪闪,印文字体为标准篆书,整齐印着“滇王之印”四个大字。印面边长2.4厘米,高2厘米,重90克。
考古专家通过对金印的考证,确定6号墓穴为一代滇王之墓,石寨山古墓群为古滇国上层贵族的墓群。此印后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复制品在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等馆展出。
“滇王之印”(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
此后的考古发掘中,距6号墓穴700米处的河泊遗址,出土了一枚刻有“滇国相印”的金印。
结合1981年在江苏省扬州邗江县营泉镇北出土的“广陵王玺”汉代龟纽金印等印玺来看,西汉朝廷对边疆地区采用“以夷制夷”的政策,即朝廷赐地区王印并委派官员辅助治理,地方政权按时纳贡即可。这种政策一直沿用至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七擒孟获”让南方少数民族臣服即用的此策略。
“滇王之印”和“滇国相印”的出土,不仅从实物上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而且为后人研究古滇国的历史沿革、职官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线索。由此,石寨山考古发掘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重要考古成就之一。
石寨山古墓群(来源:昆明博物馆网)
斗转星移,时空变幻,古滇国神秘的上百年历史,静静地躺在云南的土地之下。虽然史书对其记载只有寥寥数语,但通过考古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后人终于确定它的存在。
而随着网剧《云南虫谷》的上映,这个边陲小国终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受到人们的关注。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考古的发展,古滇国终将不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