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冷空气来了!降温最高幅度可达16℃!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0月14~17日,我国中部、东部地区将先后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等地将先后降温6℃~10℃,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6℃。预计到了10月中下旬,我国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气温依然偏低。
这波冷空气将是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也是下半年来影响范围最大的冷空气过程。多个地区将会出现气温骤降!
图据中国天气网
大范围气温下降,是很多疾病高发的季节,做好这几类疾病的日常防护,尤为重要。
一、老胃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李志红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气温降低,胃部遇冷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发胃疼、胃胀、腹泻等不适。
1. 贴个暖宝宝或穿件保暖背心
胃是冷不得的,护胃首先要防寒保暖,患有慢性胃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女性更应特别注意。平时可以贴个暖宝宝或多穿件保暖背心,让胃部更加暖和,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等。
2. 要少吃蛋糕、巧克力等甜食
甜食入胃会增加胃酸,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所以蛋糕、巧克力、烤红薯都要适当减少。
3. 脾胃虚寒喝碗养胃汤
脾胃虚寒的人需要补气血温阳气,推荐一款养胃汤:太子参15克,生黄芪30克,柴胡3克,当归10克,仙灵脾10克,加水煮开即可。李志红主任提醒,胃肠不适通常病因复杂,切忌自我诊断,最好还是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二、老慢支
北京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燕启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慢性支气管炎易在冬季复发,生活细节要留意。
1. 防止颈部受凉
大多慢支患者因肺热肺燥而贪凉,常疏忽大意乱穿衣物。要防止颈部受凉,因颈部有丰富的血管和穴位,易纳凉而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慢支复发。外出时可以穿件高领毛衣,或者围上围巾。
2. 喝点罗汉果水
咽喉部干燥易致病毒等微生物粘附于局部生长繁殖。适当多喝点罗汉果水和维生素C水,保持口咽部湿润。
3. 使用加湿器
房间干燥的卧室内可使用加湿器加湿空气,尤其在夜间更应注意,没有加湿器的可在暖气管边放置一盆水,也能达到一定效果。
三、老寒腿
天气渐冷,人体血液循环减慢,很多人的老寒腿愈发严重。
1. 戴个护膝
佛山市中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符名赟2012年在健康时报表示,保暖性好又有一定支持作用的护膝可说是“老寒腿”患者的最佳“保护神”。护膝的材质很多,但自然保暖的羊毛护膝最适合在冬季使用,弹性好、透气又保暖。
2. 生姜红花泡脚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陈英英2017年在健康时报分享了一个泡脚方,有助改善老寒腿。生姜一块,红花一小把,生姜剁碎,和红花一起煮10分钟左右,晾到适宜温度(40℃~50℃)进行泡脚,一般泡20~30分钟即可,泡脚过程中可加白开水调试水温。
3. 自我按摩
陈英英表示,还可以进行自我按摩。五指并拢,全掌紧贴大腿、小腿或膝盖皮肤,稍用力施压,沿直线往返快速擦动,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可以在泡脚时进行。
四、老鼻炎
秋冬季,很多人又开始犯了鼻炎,喷嚏、鼻涕不断,眼睛、鼻子过敏。
1. 试试冷水洗脸
苏州市中医院五官科副主任医师熊明昭201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气候寒冷干燥,鼻炎高发,建议坚持冷水洗脸,增强御寒能力,老人可选择较凉的温水。
2. 户外锻炼
对鼻炎的预防,要注意保暖,加强体能的锻炼,特别是清晨户外的锻炼尤为重要,既能增强机体对冷环境的适应,还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另外,要预防感冒,积极治疗感冒。
3. 按摩迎香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张予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缓解鼻炎可以使用按摩疗法。双手鱼际互相摩擦至发热后,贴于鼻两侧,沿鼻根至迎香穴往返按摩,至局部发热为止,然后再由攒竹穴向太阳穴推擦至局部发热,每日2~3次。
五、老风湿
天气寒冷时,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容易复发加重,在佩戴手套围巾、增加护膝护肩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热敷来缓解。
1. 用盐热敷关节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华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田雨2019年在健康时报表示,关节冷痛可热救,最简单的就是盐热敷,将食用盐200~300克用铁锅炒热,放人缝制好的沙袋中局部关节或是肌肉处热敷。也可加入捣碎的生姜或大蒜各100克同盐炒热后局部热敷。能起到消炎、消肿、驱风散寒止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2. 茴香粗盐热敷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中医科来要水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还可以试试茴香粗盐包热敷,对缓解风湿关节炎引起的下肢关节剧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非常有效。
准备250克小茴香和250克大粒盐,混合均匀放入热锅中小火翻炒,等感觉盐比较热、小茴香开始变颜色时即可。用布袋装好,敷在关节疼痛处,凉了再换,往复数次。布袋可重复使用,放在微波炉里加热一下就可以。
3. 茴香煮水泡浴
除了通过热敷的办法来缓解腿部关节疼痛外,还可以用茴香煮水泡浴法。每天将患病的关节或整个肢体在茴香水或温水中浸泡20分钟,也可有效缓解病痛。
六、心脑血管病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高血压、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常在这个阶段大大增加。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童鸿、浙江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华军益等专家2016年在钱江晚报提醒大家,心脑血管患者过冬要留意。
1. 早上起床慢一点
冬天早上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早上起床,记住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再坐半分钟,这样可以把发病风险大大降低。
2. 如厕别太过用力
上厕所太用力,会使血压和腹腔内压力瞬间增高,引起脑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等问题。饭后散个步,平时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提高肠道蠕动功能,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
3. 避免“一冷一热”刺激
心脑血管疾病最怕一冷一热刺激,所以要做好保暖,避免一下子从冷的地方到热的地方。比如冬天泡温泉,从室外到室内,要注意温差。另外,心情也不要忽冷忽热,避免情绪波动。
4. 多喝水,多活动
寒冷天气,不少人喜欢窝在屋里,久坐不动,加上冬天喝水相对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多起身走走,坐着时绷绷脚尖,做踩刹车的动作,也能让下肢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