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网上看过一名老年人发帖,抱怨说:
他家孩子是八零后,已经结婚生子,儿子儿媳工作都非常忙,收入也很高,两人加起来有两万左右。
虽然儿子儿媳和自己住在同一个城市,可是每个月他们也就来看望他不超过一次,有时候就连这可怜的一次见面,都会被临时取消,说工作太忙了。
老人抱怨说,他发现,自从孩子成年、找到工作、财务独立之后,就不怎么关心和理会他们做父母的了。
对父母的态度,也越来越敷衍。
老人这样伤心地写道:
“还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整天粘着父母,崇拜父母,那个时候觉得养育小孩很有成就感。
后来孩子渐渐大了,越来越少跟我们沟通了。
现在他成年了,有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总是跟我们闹矛盾。
而且一闹矛盾,轻则两个礼拜不说话,重则几个月都不见面。
到了六十岁,终于发现:
一个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其实有很大程度取决于,跟成年子女的关系处得好不好。
如果你跟子女关系好,哪怕收入少点,也是快乐的。
如果你跟子女关系很僵,就算收入高,你也不幸福,因为孩子根本不牵挂你。”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
子女成年后,跟父母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这并非很罕见的事情,反而越来越普遍了。
站在老年父母的立场,自然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抚养长大的子女,在自己能够财务独立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跟自己撇清关系,任谁都觉得心寒。
其实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好多类似这样的新闻,比如这个:
九十多岁老太太,独自一人居住在楼道里,跟自己在外面捡的废品生活在一起。
这真是很讽刺,人人都说“多生孩子好防老”,而这位九十岁的老太,子孙满堂却无她一人的容身之地。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子女,等他到了晚年可能会很孤独,很无助。
如果有子女,至少有一个依靠,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至于无人问津,无依无靠。
但现在的很多现实,正在向我们反问一个问题:
难道有子女的老人,晚年的幸福感就一定很高吗?就一定有依有靠吗?
其实也不见得。
小编随机问了一下自己周围认识的八零后或者九零后,大部分朋友都表示:
自己跟父母的关系很一般,而且大多数都跟父母分隔两地,一年能见面的次数,用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至于亲情关系,那更是淡薄了。也就是逢年过节打个电话的程度。
我发现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一种在我们这代人当中满普遍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跟父母辈的关系很淡薄了呢?
有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比较大,自己都已经自顾不暇。
这显然是最直接的原因。
现在在各行各业里承担大部分工作的是25岁到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也就是八零后和九零后。
这个年龄层的人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上有老人,下有幼子,自身还有职业和收入方面的危机等等。
说实话,现在能不跟父母伸手要钱、要帮助的年轻人就算他自立,而那些能反过来给父母钱,照顾父母的属实是大孝子无疑了。
现在很多老年人,年轻的时候都比较气盛,对孩子非打即骂,从来没有尊重,自然会在子女心中埋下埋怨的种子。
等到子女长大了,有自己赚钱的能力了,他自然不会继续受你的气。
有些老年人可能没有太多的文化,只知道把孩子喂饱、穿暖就算是尽到了义务。
但人并非只是追求吃饱穿暖的生物,每个人都需要情感的安抚和慰藉,
为什么说“老年人想要晚年幸福,就不要跟成年子女把关系搞僵”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成年子女是在不断地增加能力和话语权,而作为老年人是在不断的失去能力和话语权。
但很多老年人,即使老了,还在延续自己几十年前那一套,对谁都横了吧唧的,自然会让子女越来越心寒,越来越不愿意搭理他。
我听过很多家里的长辈说:
“我儿子永远是我儿子,他不会不管我的。亲情是最稳固的,谁也拆不散。”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的确,血缘关系是不可拆散的,孩子永远都是你的孩子,这个错不了。
但感情这件事可不是那么简单,就算是亲情,也是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爱护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长久地延续。
你若是天天打骂孩子,还从来不反省,孩子也会寒心,等到他“翅膀硬了”的那一天,父母就会转为情感上的“弱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