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吃的中国人竟然还吃过大恐龙??
2022/1/2 9:44:09 来源: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作者: 撒兰萍


中国作为一个美食大国,每一个地方都有五花八门的特色小吃。甚至在四川就曾经有不少人吃过大恐龙,当然确切地讲,是恐龙化石。恐龙化石不单单是食材,还是一味治病救人的药材——“龙骨”。1957年四川合川马门溪龙首次发现时,就有不少民众敲下化石用作药材,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服用大恐龙了。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就记载了四川武城发现恐龙化石,当时的人们以为是龙的骨骸,便将其入药,起名“龙骨”。而后,随着越来越多化石的发现,“龙骨”的内涵也大大扩大,包含各类化石。



马门溪龙塑像


“龙骨”并不特指恐龙化石,中医学中的“龙骨”指的其实是新生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等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而中医则通常将龙骨分为南路货和北路货,其中北路货主要是产自我国北方各省的上新世-更新世地层中的犀类、象类、三趾马和鹿类化石,而南路货主要来自我国华南各省洞穴中的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这么看来,被我们吃掉过的化石还真是不少呢。


药材龙骨


中药龙骨

西氏三趾马残破右下颌


最早将化石和中医药联系起来的是《神农本草经》,该书首次提出了龙骨乃“龙死之骨也”的观点。认为龙会像蛇蜕皮一样脱胎换骨,“龙化解脱之处即有也”这种观点的产生无非是先人们看到了巨大的动物骨架化石却无从解释,便一股脑地安在了中华传统神话中最神秘的力量——龙的身上。


《神农本草经》

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的形象


除了大型化石外,古人还发现了其他类别化石,并将它们融入生活。早在南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所写的“比来巴中数得龙胞,吾自亲见形体具存,云治产难,产后余疾,正当末服之”。很可能记录了恐龙蛋胚胎化石的发现。这些恐龙蛋化石落在一代名医陶弘景的手里,当然作为救济病人的良药了。



恐龙蛋化石


此外,陶弘景还接触到了琥珀化石。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甚至提出了琥珀化石成因的观点——“琥珀,旧说松脂沦入地千年所化”。这与现在的琥珀化石成因模式非常一致。陶弘景还记录了琥珀中包裹的昆虫化石,“琥珀中有蜂,形色如生”,虽然具体年份已不可考,但这可以说是人类最早对琥珀化石的观察和记录之一。



《本草经集注》

包裹着昆虫的琥珀


古人也并没有将所有化石都入药。不少人对化石的成因进行探究,这些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早的古生物学家或地质学家了。最早对于化石成因的讨论可以追溯至孔子他老人家。《史记·孔子世家》中就曾记载吴国使者向孔子请教说发现了巨大的骨头,大到一辆车只装得下一节骨头,所谓“得骨节专车”。孔子回答那是防风氏巨人的尸骨,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却是第一次对古生物化石的来源提出想法。


防风氏想象图


随着越来越多化石的发现,古人对化石成因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记录了不少化石及其成因解释。


《梦溪笔谈》

在卷21中,沈括记录了延州(今陕西延安)石笋的发现,“土下得竹笋一林,凡数百茎,根干相连,悉为化石”,这里已经明确提出了“化石”一词。随后他想到“延郡素无竹,此入在数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无乃旷古以前,地卑气湿而宜竹也?”延州当时的气候并不适合生长竹子,那变成石头的竹子很可能就表示旷古以前,这里地势低洼气候湿润适合竹子生长,故竹子在死亡以后化为石竹。沈括敏锐地觉察到石竹化石是延州气候变化的记录。


云南发现目前我国最早的竹化石

此外,沈括还记载了太行山上发现海螺化石,朱熹也在《朱子全书》中提到“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两者根据高山出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一事实,均认为海陆分布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一成不变。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观点。

其实,除了化石入药和初步的地质学研究外,古人和化石的接触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像琥珀这种又漂亮又相对易得的化石,早就被做成了首饰戴在身上。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古人连三叶虫竟然也没有放过。当时的三叶虫由于形似燕子和蝙蝠,又被叫做“燕子虫”和“蝙蝠虫”,漂亮的化石就选来做小型的手把件或者镇纸,长得没那么好看的就被加工做成了砚台,产蝙蝠虫的岩层通常都是质地细腻的灰岩或钙质页岩,做出的砚台通体细腻顺滑,还被取名为“多蝠砚”。



  蝠虫化石


在现在化石不是作为博物馆展览品就是个人收藏品的时代,我们真的很难想象古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化石的关系这么紧密:佩戴着有古昆虫的琥珀挂坠,用着三叶虫镇纸,平时没事上山看看海洋古生物化石,生病了再抓点恐龙骨头入药吃。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有趣的古生物科普,也把越来越多的化石重新带回到大众视野。保护性发掘古生物化石,让旷古以前的古生物既参与科研又参与科普,才能让一块块化石焕发新生。






上一篇:中国人口死亡数据披露,看后令人脊背发凉
下一篇:少吃瓜子花生,多吃下面这几样,好吃营养,对中老年人友好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