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河流的减少,让世界上很多淹没在水下的遗迹露出来真容。比如,我国江西九江的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水域,严重干旱导致湖区持续“缩水”,水底明代石桥露出“庐山真面目”,石桥长2930米,有1100多孔,所以得名“千眼桥”。欧洲由于干旱,中欧主要航道之一易北河水位下降,露出河底的“饥饿石头”。 在欧洲历史上,每逢遭遇严重干旱时,由于水位下降这些石头会露出水面。因此被当时的人们在石头上刻上了字和年份,作为给后人的一个警示,因此被称作“饥饿石头”。其中一块“饥饿石头”上刻着“如果你见到我,哭吧”,这些石头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左右。
西班牙在2022年的夏天也经历数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严重干旱导致水库水量减少,这让有7000多年历史的巨石阵随之露出水面。虽然发生在2022年的热浪,我们以前也经历过。但今年高温事件的频率、规模和强度都异常可怕。不过好在现在北半球已经开始进入了秋季,气温也渐渐开始降低。然而2022年下半年的冬季可能更加难熬和可怕,2022年下半年我们将经历罕见的“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
大家可能听天气预报员谈论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降雨或风暴,但是大家熟悉拉尼娜吗?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小女孩的意思。拉尼娜现象有时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或简称为“冷事件”。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一样,是一种每隔几年就会在太平洋发生的天气模式。在正常年份,沿赤道的风将温暖的海水向西推。海洋表面的暖水从南美洲吹向印度尼西亚。随着暖水向西移动,来自深处的冷水上升到地表,这种冷水最终流向南美洲海岸。
虽然发生拉尼娜气候事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发生“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就是很少见的了。根据最新预测,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这是自2000年以来的第一次。当前的拉尼娜现象始于2020年9月左右,从那时起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轻度至中度状态。到2022年4月,它愈演愈烈,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上空出现自1950年以来一年一度的寒流。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候预测中心预测,2023年初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为51%。并且NOAA气候预测中心在8月份的预测还表明,当前拉尼娜现象持续到初冬的可能性超过70%。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这将是我们73年记录中发生“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的第三次。
人类对气候和拉尼娜的影响——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在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由于地球温度上升或全球变暖,发生的气候事件在加剧。 这也增加了全球的气温,加剧极端天气和气候,并影响季节性降雨和温度模式。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放大了拉尼娜等自然事件的影响,并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天气模式。特别是通过更强烈的高温和干旱以及相关的野火,以及创纪录的降雨和洪水泛滥。
拉尼娜现象让赤道附近太平洋的海水比正常情况下低了几度,即使是海洋温度的微小变化也会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拉尼娜现象会影响全球气候并扰乱正常的天气模式,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强烈风暴,而另一些地方则可能出现干旱。拉尼娜现象使得西太平洋的气压低于平均水平来,低压区有助于世界东南部地区的降雨量增加。比如在2008年,这一现象导致东南亚海面温度(2 摄氏度)显着下降,导致降雨量增加。它还导致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出现强降雨。
拉尼娜事件也与非洲东南部和巴西北部的降雨量高于正常水平有关,极端的拉尼娜事件还会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造成灾难性的洪水。例如,在2010年强烈的拉尼娜事件之后,澳大利亚昆士兰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水。2010年拉尼娜莫多基天气模式为澳大利亚东部带来了更潮湿的条件,是自1973年以来最强的一次。这场拉尼娜事件导致昆士兰河流域长时间的强降雨。而在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拉尼娜现象的特点是压力过大。这导致云的形成减少,随后该特定区域的降雨量减少。这种现象导致位于赤道的东非在12月至2月期间更加干燥。
所以如果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那么2022年下半年冬季的气候可能更加的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