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陈立铭
对不少人来说,挖鼻孔是一件很上瘾的事。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动作,可能让人年老后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的研究首次证实了肺炎衣原体可直接通过鼻子进入大脑。研究所选择的肺炎衣原体是一种呼吸道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肺和鼻黏膜,可引发肺部急性炎症。通常,多数患者感染后症状较轻,以发热、干咳、咽痛为主。
研究人员在小鼠的鼻黏膜上接种肺炎衣原体后,发现该细菌仅在72小时内就可感染嗅觉神经、三叉神经和大脑;接种后7天、28天,可造成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积累,这也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标记。实验进一步发现,肺炎衣原体还可直接感染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影响神经系统的工作。
研究作者之一詹姆斯·圣约翰教授表示,鼻腔内的嗅觉神经一旦暴露于空气,便会为病原体提供一条可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大脑的“捷径”。生活中的常挖鼻孔、拔鼻毛等坏习惯,则容易损坏鼻黏膜,同样给各种细菌侵入大脑提供便利机会。圣约翰教授还提到,嗅觉受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征兆,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的检测器。建议人们从60岁开始进行嗅觉测试,有助尽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
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立铭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虽然上述实验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但人类具有相同神经且可被相同细菌感染,这些结果有可能拓展至人类,但日后仍需继续开展相关研究。陈立铭表示,挖鼻孔、拔鼻毛除了可能增加未来患“老痴”的风险外,实际日常中还“惹”出过不少事。
首先伤害鼻子。即使勤洗手,也不能保证手指时时刻刻都是干净的,尤其是指甲内可隐藏数不清的病菌。如果频繁用手挖鼻孔,可最先造成鼻腔黏膜破损,引发局部小血管破裂,继而出现糜烂性炎症,尤其是鼻黏膜脆弱的儿童。如果经常抠挖,在反复炎症刺激还可造成鼻前庭炎、鼻炎、鼻窦炎等疾病。
呼吸紧随其后。不慎把鼻子抠破后,鼻腔会出血、结痂,给顺畅呼吸造成一定影响。此外,鼻黏膜受损后会损失不少鼻毛,降低其过滤粉尘和病原体的能力,削弱了鼻腔的第一道物理屏障,进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下行影响肺部。如果病原体通过挖鼻孔的动作进入鼻腔,并侥幸躲开鼻毛,随着呼吸深入呼吸道,便有可能引发肺炎,尤其是遇上专攻肺部的肺炎链球菌。发表在《欧洲呼吸期刊》的研究曾将40名健康成年人分为4组进行试验,让他们分别用手蘸取带有肺炎链球菌的水或干粉,做出“湿揉”“干揉”“湿挖”和“干挖”的动作,结果显示,“湿揉”“湿挖”组的肺炎风险更高。
上行感染颅脑。陈立铭表示,鼻腔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重要部位,与颅内海绵窦相通。也就是说,鼻腔与大脑直接相连。一旦鼻黏膜受损,病菌感染造成鼻窦炎,继续扩散至颅内,便可引发颅内感染,可表现为头部胀痛、脖子发硬、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就诊。
鼻腔确实有清理的必要,毕竟鼻毛有过滤作用,鼻黏膜也会吸附异物,但不能用抠挖的方式。陈立铭提醒,大家洗脸时可用清水扑洗鼻腔前庭,注意不要呛到;有条件的话,可使用洗鼻器配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但不必每天清洗;如果鼻腔内有较硬的异物,可用棉签蘸取纯净水或生理盐水,通过轻轻滚动的方式将其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