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融不进大城市,回不到故乡。
60后和70后这代人,应该是从农村到城市的第一代。他们遇到了一个好时机,就到了城市打拼。有点钱的,就在城市落户生根。而没有钱的,就只能在大城市租房子了。
他们留在了大城市,唯独忘了一个地方——故乡。“故乡”这个词,虽然人们很少提及,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对于故乡的向往。
这种思念故乡的感情,会在人奔五之后,变得愈发强烈。只是,哪怕他们回到故乡,也都感觉不到任何的温暖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远离故乡多年的人,早已没有故乡了,就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永远都找不到回家的道路。
这条道路,也许在离开故乡的那一刻,就已经消失不见了。为什么呢?因为承载故乡的一切人与物,都消失殆尽了,皆被岁月吞噬。
回不去故乡的60后和70后,如果缺少这些东西,余生就失去意义了。
一、失去父母亲情,余生只剩归途。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世,那我们就有感情的寄托。一旦父母离开,那我们的感情寄托就消失不见了。没有感情寄托的游子,就如同失去了根系的浮萍一般。
年轻的时候,我们不太愿意回到故乡,觉得故乡不怎么发达,没有大城市好。等到了中年,突然想透了,会时不时回到故乡看一看。
未曾想到的是,父母老了,故乡也显得没啥意义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代又一代的老人走了,故乡只剩下一堆我们不认识的新面孔。
望着这些新面孔,不禁想起了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身为客人的我们,又从何而来呢?也许,我们只是故地重游罢了。而这故地,早已变得冰冷无比了。
二、缺少了生活的目标,余生毫无意义。
老陈,今年已经55岁了,资产三千万,有房有车,孩子也长大了,能够自食其力了。只是,他愈发觉得“循环重复”的生活,没啥意义。
其实,在年轻的时候,老陈也是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年轻人。那时候的他,通过做生意,赚了人生的第一个一千万。
等到了四十岁,抓住房产机遇的他,继续赚了第二个一千万。近几年,他也尝试跟别人合伙,在互联网上创业,赚了不少钱。
直到今时今日,身家千万的老陈,不愁吃,也不愁穿,更没有什么烦恼。如此,他就觉得,每天都循环往复,不是吃,就是睡,随着时光而老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特别是在50岁那年,老陈的父母走了,他突然想通了一个道理,父母走了,下一个就到自己了。历代人,都在“不断替代”的过程中,走向终点。
其实,当下有不少的中年人和老年人,由于缺少了生活的目标,自然就觉得余生毫无意义。也许,一切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三、“两头难”的60后和70后,会觉得余生没有意义。
如果说上文的老陈,是因为人生无忧,缺少了目标,而觉得余生没有意义,那还有一类人,恰恰跟老陈相反,他们回不到故乡,也融不进城市,愈发觉得人生没意义。
隔壁有一户人家,在广州租房子住。这家人,常年都不回老家,只是一家四口挤在狭窄的出租屋当中罢了。
有一次,遇到了这家人,就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回老家,不该住得更宽敞,活得更幸福吗?为什么还要如此辛苦地留在广州呢?”
他们是这么说的:“在广州买不起房子,回老家,那里又比较穷,不适合孩子的发展。没办法,还是留在大城市好。反正我们是没啥希望了,只愿孩子大学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罢了。”
无数的60后和70后,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在他们看来,只要孩子长大了,有本事了,自己过得好不好,也不在乎了。
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许,孩子也会走回跟父母一样的老路。
写到最后
在今时今日,觉得余生没有意义的60后和70后特别多。一些人在无忧无虑当中看透了人生,一些人在艰难困苦当中看不到人生的希望。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人老了,父母也逐渐老去,或者离开了。在经历半生的过程当中,明白了“先送走父母,最后送走自己”的人生真相。
只能说,绝大多数人,都跟漂泊的浮萍一般,漂到哪,就在哪生活。故乡什么的,早已回不去了。
人,失去了感情,没有了故乡,自己也老了,那“人生没价值”的想法,自然会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