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举足轻重。有的疾病可能因不良气候而发病或加重,有的疾病会因气候环境改变而好转或痊愈。一般而言,人对气候的突变能够加以防范且逐渐适应。不过事实证明,有些疾病患者,特别是患有慢性顽固性疾病的人。往往会因改变生活的气候环境而更易得到恢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将气候环境作为一种治病或促进身体康复的常用方法,称为“气候疗法”。
气候疗法的主要作用是:人(或患者)从有害气候环境中转移到有益的气候环境中,接受新的气候刺激,从而使机体功能向好的方向转化,提高对疾病的抗御能力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气候疗法一般要求常年有相类似的气候条件,如气温、气压、湿度等条件在24小时内变化小,空气清新,植物生长茂盛,这类气候对身体具有保护作用,特别适合老年人的疾病恢复;但炎热、雾多、潮湿或寒冷、空气不洁及光照不足等气候条件会增加人体的负荷,不适于气候疗法或气候疗养。气候疗法适用的范围较广,主要有: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功能性循环障碍等循环系统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素乱或精神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营养不良性贫血及缺血性心脏病.
根据地域环境、适宜进行“气候疗法”的常见气候有:
平原气候:海拔300米左右均属平原保护性气候,这种气候对机体具有镇静作用,适于安静修养,对失眠、高血压患者较为理想,不过还要考虑当地温差变化及湿度等条件。
丘陵气候:海拔300-1000米的丘陵或森林地带也属保护性气候,只要环境较好,对各种疾病的疗养都是适合的。
高山气候:海拔1000米以上属于高山刺激性气候。这种气候具有气压低、氧分压低、紫外线强以及风速快等特点,可使呼吸及心率加快、红细胞增多。适于对此气候具有耐受性的低血压和支气管哮喘恢复期患者及过度疲劳者的疗养,但对失眠、高血压及心脏病等不适宜。
森林气候:在树林密布的地方,树木的光合作用使白天的周围大气富含氧气,植物会散发出萜烯类芳香族化合物等具有抗菌、防腐、镇静的物质。森林中尘埃少,极少污染,加之树叶覆盖下水分不易蒸发,故空气较湿润,使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骨质、通畅呼吸、提高视力及增进食欲等作用。森林气候对许多慢性疾病,尤其是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及皮肤病的疗效较佳。据报道,糖尿病患者在森林中漫步数小时,其血糖即可明显下降。
海洋气候:海滨的海洋气候具有温差小、太阳辐射强烈等特点。海风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钙、镁、碘等分子,海洋环境中很少有浮游生物的过敏源,空气清新,可进行海水浴、沙浴、成泥浴及目光浴等。此种气候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氧的消耗,可镇定植物神经,对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等的治疗和恢复最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