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自7月20日持续至8月18日,共计30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阳气最盛的时节,也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佳调理时期。
夏天为什么“心烦”?“冬病夏治”治什么病?“三伏贴”要不要贴?空调必须开26度吗?“晒背”有效吗?针对公众关注的夏季养生热点,《民生周刊》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7月15日召开的“冬病夏治与夏季养生”专题发布会上,探寻权威解答。
夏天为什么“心烦”,吃不好、睡不好?
中医崇尚“天人合一”“顺时养生”理念,强调顺应自然节律变化,调和人体阴阳平衡。中医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而心主神明”。夏季暑热当令,人们易心生烦躁、食欲不振、夜寐不宁,稍不慎易耗气伤津,影响体力和免疫力。
“夏天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长比其他季节短正常。夏季要晚睡早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表示,夏季日出较早,人体顺应阳气升发之势,清晨5至6点起床。午时属心,11至13点午休养心。晚上7点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耗伤阳气。
吴节进一步分析,夏季睡眠不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暑易伤心”,暑热之邪易扰动心神,导致情绪烦躁、难以入眠或眠浅易醒;二是“暑易伤气”,白天阳气浮于体表,汗出过多会耗伤心阴肾水,致夜晚阳不入阴而失眠;三是“胃不和则卧不安”,长夏湿邪当令,若过食生冷寒凉,易致内外暑湿相合,湿浊扰神引发失眠。
“冬病夏治”治什么病,适合哪些人群?
“冬病夏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药疗法,指冬季易发或易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阳气最旺盛之时,通过贴敷、艾灸、针灸、饮食调理等方式,预防和减轻冬季发病症状。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医师张洪春介绍,以下三类人群适宜 “冬病夏治”:
一是阳虚、气虚体质的人。平时怕冷怕风,喜晒太阳、喜食热饮,一吃牛奶、冷饮之后会胃部不适或腹痛腹泻、四肢发凉;
二是呼吸系统慢性病处于稳定期的人。哮喘、过敏性鼻炎、慢阻肺患者,夏季补阳气、祛内寒,能有效缓解冬季发作症状及缩短病程;
三是有其他虚寒性疾病的人。比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慢性腹泻等疾病患者。
“三伏贴”去哪贴,什么时间贴?
在“冬病夏治”众多方法中,“三伏贴”应用最为广泛。
今年“三伏天”共计30天,初伏是7月20日至29日,中伏是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是8月9日至18日,也是“三伏贴”的最佳贴敷时期。
吴节表示,“三伏贴”和“三伏灸”是三伏季节中“冬病夏治”最重要的中医疗法。“三伏贴”应在三伏期间完成贴敷,每伏前三天内任选一天,最好每伏的贴敷时间间隔10天。“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小时左右,以皮肤感觉耐受为度。每年三伏贴各贴一次,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
“三伏贴”究竟如何防治疾病?吴节解释,“三伏贴”是将刺激性较强的辛温走窜之药物——白芥子、细辛、生姜等,碾磨调成膏状,制成小药饼,贴敷于特定穴位,利用药物对皮肤穴位自然刺激,达到类似灸疗效果。“贴敷后皮肤出现微红或轻度瘙痒属于正常,但如起泡则应及时就医。贴敷期间避免直吹空调、剧烈运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介绍,“三伏贴”因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老少咸宜,现已成为养生保健新潮流。
与此同时,“网红医生”违规推销产品、老百姓网购“三伏贴”盲目贴敷引发过敏等问题也层出不穷。欧阳波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三伏贴”应用范围和服务机构都有明确规定,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业医生开展“三伏贴”治疗。“据不完全统计,超过85%的二级中医医院和超过90%的三级中医医院均在积极开展‘三伏贴’等服务。”
吴节特别提醒,恶性肿瘤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者、瘢痕体质者、皮肤病患者禁用“三伏贴”,2岁以下的儿童需谨慎使用。
哪些人能“晒背”养生,要“晒”多久?
今年“三伏天”关注度最高的养生方法,除“三伏贴”外,当属在年轻人中兴起的“晒背养生法”。
中医理论认为,背部督脉主一身阳气,夏季晒背可通督脉、补元阳,契合“春夏养阳”理念。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征堂表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晒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通督脉、补元阳的作用。
什么人适合“晒背”?刘征堂指出,主要适宜三类人群。一是阳虚体质的人群,典型表现是畏寒肢冷、便溏乏力,平素手脚不耐寒凉;二是寒湿痹证、腰背疼痛的人群;三是骨密度较低的人群,“晒背”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和钙吸收。
什么时间最适合“晒背”?刘征堂表示,上午8点至10点是最佳“晒背”时间,此时阳气处于上升之际,为“少阳温煦”之时,避开正午暴晒时段。“晒背”时长按循序渐进规律,初次不超过10分钟。“青年人不超过30分钟,老年人和儿童建议15-20分钟为宜,以背部温热、微微出汗为佳。晒后饮用常温电解质水或淡盐水,避免摄入冷饮、空调直吹或冲冷水澡导致寒邪入侵。”
刘征堂提醒,“晒背”中途如出现皮肤灼痛、头晕、心悸或中暑症状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医。另外,这几类人群不适合“晒背”:光敏性疾病患者和湿疹、皮炎急性期患者,会加重皮肤损伤或诱发病情;阴虚火旺者、湿热内蕴者、实火症患者,会加剧体内燥热症状;此外,正服用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及吩噻嗪类镇静剂等光敏性药物的患者,“晒背”易诱发光毒反应。
夏天空调为什么开26度,“空调病”怎么调理?
夏季是“空调病”的高发期。在张洪春看来,“空调病”病因主要是风邪和寒邪,风邪是百病之长,寒邪损害人体阳气。“夏季人们出汗过多、毛孔开放,风寒之邪乘虚而入,邪气侵犯人体脏腑、经络、腠理、肌肉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不尽相同。”
“长期在空调冷风环境下学习、工作、生活,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发热咳嗽、关节酸痛等,都是‘空调病’的临床表现。”张洪春指出,长期处于冷空气的环境当中,人体免疫功能受到影响;长期处于密闭环境,室内空气质量也会下降。
张洪春建议,若出现 “空调病” 症状,可适当饮用温热水、热粥,也可用生姜3-5片、苏叶3-6克泡水饮用,以促进排汗散寒。预防“空调病”需注意四点:一是避免在空调房久待,经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二是空调温度不低于 26℃,以 26 至 28℃为宜;三是大汗淋漓时不要直吹冷风;四是避免冷风直吹颈椎、后背、膝关节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