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父母,对孩子举动、特别是学业成绩格外关注,想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和指导;他们万事小心翼翼,生怕孩子自己做错一个步骤,然后把整件事情搞砸。
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父母跟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想,给他们介绍人脉,带着他们四处踏访。我们巴望着给他们所有我们能给的东西的。我们知道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在当今世界功成名就,所以急切地想要为他们提供保护和指导,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啊,事事处处都要和他们在一起。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朱莉·莱斯考特-海姆斯在她的畅销书《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的这段话,体现了父母对孩子“过度养育”的表现。
朱莉本科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在哈佛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当了几年律师以后,她发现律所并非自己的志趣所在。后来,她就回到母校斯坦福担任本科新生部主任长达十年。让我们来看看她在这本书中是如何建议的吧!
让孩子拥有自由玩耍的时间
现在的孩子的童年任务繁重,父母对他们实行清单化的管理。因此,他们做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事实上,游戏应该是孩子们进行的第一项真正关涉成长的“工作”。
哪些才算游戏呢?波士顿学院的教授说:“只要有大人在旁边指挥,那就不是游戏。”他认为,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们必须参与由他们自己选择、自己主导的活动,并且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不是自觉追求实现与活动本身无关的目的”。
孩子们在玩耍中会冒出各种有意思的点子,他们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传授他们基本生活技能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基本生活技能,比如仪容整洁、看管物品、做饭、保持家中清洁。儿童做家务的价值理论认为,儿童做家务是未来成功的基本要素。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做家务能培养“能做、会做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觉得自己是勤劳的人,而不是废物。“
一个人如果被别人手把手地牵着过日子,什么事情都有人帮忙料理,那他就没有机会培养起控制感(mastery),控制感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
如果别人帮你做事,结果就不在你的掌控之中,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一种“习得性无助”。这形容一个人在感到无法控制局面时,陷入被动状态的情形。
体验“主动性”对人类至关重要,它意味着“知道自己的行为有意义,知道重要的结果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小孩子如果感觉到行为和结果的错位,就会“被动、抑郁、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尝试、失败和做得更好的自由,这是孩子,也是任何人学会自己做事的不二法门。
教会他们如何思考
丹尼尔·平克在畅销书《驱动力》中描述了21世纪的职场,指出“会自己想办法”是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果你希望孩子独立思考,就必须与他们展开对话,不要给出答案,说出我们所知道的情况,替他们解决问题,也不要以其他方式关闭对话,遏制他们的思考。
教他们面对挣扎的人生常态
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常态,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呢?给他们做示范;当遇到挫折时,你要给予关心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做法。更重要的,我们要给予具体真实的反馈,反馈包括赞美和批评。
如何赞美呢?例如,对小孩子说,我喜欢你那幅画使用的颜色;对小学生说,整个芭蕾舞表演的过程中,我发现你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垫着脚尖;对初中生说,你用胶枪制作学校项目,把握得非常好,胶枪用起来很棘手的。对高中上说,你关于《大鼻子情圣》的论文详细描写了大鼻子情圣的情绪波动,你真的深入他的内心了。
这样的特定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这表明我们用了一点心思,看过孩子究竟做了什么。
如何批评呢?我们批评孩子都是希望他能通过不合适或者错误的行为中学习,从而变得更好。所以,我们批评孩子需要确保是在针对行动和努力,而不是针对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