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提高,养老问题成为了近几年社会各阶层主要讨论的问题之一。近期,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将从2018年1月1日起提高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这一举措预计将有1.14亿退休人口受益,总体调整水平将比2017年人均基本养老金上涨5%。其实这已经是养老金的“十四连涨”了,但貌似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这并不能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还有哪些养老方式呢?
“养老”并不是个单纯的生存问题!
前段时间的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1992名18-35周岁的80、90后青年里,有87.9%的受访人群高度关注养老问题。对于被调查人员的分析来看,这其中有三个问题是他们最为担忧的。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相对于资金方面的问题来说,对于无法常伴老人左右进行照顾的担忧要更甚。并且,很多担心资金问题的受访人士也表示,他们之所有担忧资金是因为自己无暇照顾老人而需要另外花钱在这些服务上。而导致这一调查结果的成因与主要的调查人群分布有很大的关系。
数据显示,在1992名被访人群中,有31.4%的人定居在一线城市,47.8%的人定居在二线城市,17.2%的人定居在三四线城市,定居在城镇或县城的人占了3%,而定居农村的人仅占了0.6%。
随着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迁徙到大城市生活。这就令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80和90后无法陪伴在老人左右。不仅如此,就算是有条件接老人一起生活的人也因为工作的问题而无暇陪伴和照顾老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养老”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存问题,这里面还有生存质量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每个人都希望可以通过政府或其他方式来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的。
“养老”除了要用钱来供养,还需要关注保障
在调查中发现,有62%的受访者寄希望于理财来赚取更多的养老金,另有54.5%的受访者会定期带家人和长辈去体检。还有47.5%的人更加关注健康饮食、作息和积极锻炼身体,而43.6%的受访者想购买或已购买商业保险,并且有25.8%的受访者将收入中固定的比例分配用于以后养老。
实际上,从其他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仅依靠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是行不通的。因此,收入的多元化、社会和商业保障体系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催生了很多新型的商业保险、医疗保险、新兴工种等的发展。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养老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年金的改革被提上政府日程,从外国的经验来看,企业年金是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除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外,人人都需要更加关注医疗方面的保障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普通的医疗保险并不能满足患有重病家庭的经济问题。前一阵网上的一篇文章让所有人都发出了一种感慨——中产敌不过一次流感。这并不是单纯的说中国医疗成本有多高,而是一个大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个小小的流感、一个不小心的摔跤都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致残或致死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看护费用、时间成本等等都会拖垮一个收入还算不错的中产家庭。
以房/地养老真的实用吗?
除了保险之外,你会不会经常听到“这房子是用来养老的”的说法?对于中国来说,房子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里面所占的比例相当高。并且,近几年各地方政府和中央都在研讨以房养老的具体实施办法等。甚至,骗子们也都盯上了那些想“以房养老”的老年人们。那么这种方法真的实用吗?
首先,我们来看下现实情况。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多数为“4-2-1”(4为老人对应夫妻2人和1个孩子)。而高企的房价让本应依靠年轻人的老人家们不得不面对“啃老”的问题,大约有97%的一线城市年轻人表示需要依靠父母来购房。换句话说,大部分老人都没有可用来“养老”的房产了。那么还何谈“以房养老”呢?
最后,无论是将房产抵押给银行,还是换购有配套服务的养老地产都没有解决最根本的照料问题。并且,对于仅能负担一套房产的家庭来说,“以房养老”更加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