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斑驳遮住了你的双眼
那么,请背上背包
寻找一个柔和而又宁静的地方
感受那来自陌生小城里
不期而遇的温暖
一位畅游在抚仙湖里的小伙儿
路边卖虾饼的阿姨会亲切的提醒
穿好救生衣,注意水上安全
他们,素不相识
一辆在雨天滑倒的三轮车
被旁边正玩着手机的小伙儿
腾出手来紧紧抚起
他们,素不相识
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太太
在瓢泼大雨中即将走下公交车时
收到了一个姑娘递过来的一把雨伞
他们,素不相识
……
这些随手间的“温暖”
每天都在一座20多万人口小县城里上演
这个地方就是抚仙湖
这是一个随时随地散着温暖的地方
这是一座持续关注“人”的地方
李健的一首《抚仙湖》不仅令抚仙湖人动情,也让来过抚仙湖的外地人深感“句句戳心”。
有人说,喜欢一首歌,是因为歌里有他的故事,有他想要铭记却又怕遗忘的记忆。
或许是因为歌曲婉转动人,似倾诉,似传说,字字句句,唱出了抚仙湖畔那动人的情怀。
清晨,晨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洒下阳光的剪影。
宁静的小城随着阳光渐渐苏醒过来,街上的行人似乎都怀揣着属于自己的温暖记忆。
带着从容的微笑走向属于自己的目的地,在这个温暖的地方,每一天都发生着无数的故事。
2015年上映的一部微电影《映像抚仙湖》,电影中讲述了相隔两地的年轻男女,通过一张照片,一本神奇笔记本的指引,穿越万水千山,最终相遇在那柔情的抚仙湖畔。
让人们认识到在人情日渐冷淡的城市中,还有抚仙湖这样一个“坚守地”。
我记得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打拼十年,越往前走越没有底气,音乐似乎变成了一种节奏感十足的调剂品,没有灵魂的东西,只能是空壳。”城市的纷纷扰扰,喧嚣与浮躁,让人们走向迷茫,让梦想蒙上灰尘,站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仍然孤独的像个迷路的孩子。
或许真的只是累了
或许我们需要找寻心灵的归属
也或许我们只想在一个陌生的小城市,找寻那份来自于心底久违的温暖。然而影片中这座小城,似乎带着莫名的温度,一点点驱散心中的迷茫和寂寞。
抚仙湖,一个流淌着似水柔情的地方它或许不够繁华盛大,又或许不够华丽气派,但它有一个温柔的特点:它很温暖。
那些高高矮矮五彩缤纷的房顶,一个挨着一个,在平静的小城里各显魅力,每个屋子里都住着人,他们有梦想,有欢笑,有眼泪,有追求……
澄江县城夜景
橘黄色的灯光,透过窗户映照在街面上,每一扇窗户下,似乎都能看清生活本身的样子,人们的情感在这里得以抒发,穿过街道,人们最为真挚的感情,四处飘洒,温暖人心。
温情可以是一种习惯,让人产生归属感,也许你未曾知道,也许你未曾体验,那么不妨走进它,温暖你。
世人常感叹,抚仙湖畔的人们怎么能有有如此多的空闲时光,在清茶、美景、美食里怡然自得。
抚仙湖归枟客栈窗前
午后阳光倾落,一杯香茗,一本好书,一首动听的音乐,带你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里走出来,让你停下匆忙的脚步静静品味生活,寻找最为纯真的自己。
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揽秀园、凤山公园、志舟楼这些澄江标志性的地段就人头攒动,男女老少们笑眯眯的,仿佛澄江的时光永远都是优哉游哉的。
宁静的的小城,慢悠悠的生活节奏,一花一草都在阳光的映照下静静流淌,时光似乎慢了下来。
微风吹过脸庞,似乎抚平了一切的烦恼和忙碌,让人沉静在这怡然自得的悠闲时光里。
慢下来的不止小城的生活节奏,慢下来的还有那颗漂泊已久,动荡不安的的心。
这是抚仙湖的“慢”,是抚仙湖的一种文化品质。
然而抚仙湖又很“快”
它的“快”在于“一城五镇多村”的多个项目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澄江县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抚仙湖全流域生态保护和全域旅游。
它的“快”在于呈澄高速公路的开通,为澄江县融入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提供最为便捷的通道,同时也带动澄江县经济社会发展正真驶上全高速的快车道。
它的“快”在于昆明绕城高速宜良至澄江段通车,“云南人的后花园”、“世界人民的养生天堂”从此实现“双高速”通道。除了现有的昆玉-呈澄高速外,还可以选择昆石-宜澄高速,到达抚仙湖。
万科集团、海诚集团等创投资本的加速聚集,也制造着抚仙湖节奏的“快”,使得这座小城得以快速全面发展。
既“快”又“慢”的澄江,在好多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走寻常路的。
“快”和“慢”的兼容,体现出澄江的城市辩证法。
抚仙湖人在“快”和“慢”的状态之间无缝的转接,从容自如。
抚仙湖人会玩,会享受生活,融于普通人日常的城市温情,才能让异乡变故乡。
抚仙湖是一个温情的地方,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
《从前慢》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也许抚仙湖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快节奏的的都市生活中寻找一片宁静的土地,去邂逅一份真挚的情感。
岁月无痕又无声
那一抹挥不去的温暖
永存心底
刻入无痕的岁月
只记那一天
我与温暖在抚仙湖畔相遇。
抚仙湖水在荡漾
怀揣最美的祝愿
希望这座温暖的地方
没人在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