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阿平突然跟我说,长大了,有些以前看不懂的句子突然就看懂了。
我问缘故。
他说前段时间余光中去世,他的《乡愁》又再次让他湿了眼眶。
以前只觉得这首诗挺美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却未能体会其中的深意。但母亲的病却差点让他经历“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他曾立志不做到单位的总监绝不回家。之后真的整整五年没回过家,即便是过年也不曾回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比大禹还夸张。
在他看来,未来还长,孝敬父母有的是机会,而自己的黄金时间就这几年,现在不逼自己拼一把,以后再想拼就拼不过年轻人了。
我很好奇,工作再忙,也不至于连过年回家的时间都没有吧。
他解释说,家里的氛围太安逸了,害怕家的温暖会一举击破他辛苦建立起来的坚强的壁垒,削弱他奋斗的意志,担心自己回家一次就再也没有勇气出来了。所以一直不敢回家。
五年后,他终于如愿当上了总监,想着衣锦还乡看望父母,却发现,在他缺席的五年里,母亲因为过度劳累得了冠心病,父亲有一次搬重物不小心扭伤了腰,至今阴雨天还会隐隐作痛。
但这些,二老一点都没告诉他,怕他担心。
他后悔不已,但爸妈曾经遭受的苦,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弥补了。
最后,他无奈地低喃:“哪怕再忙,过年无论如何也要回家。”
2
过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一定是陪伴父母。
如果把人生画成方格,过完一天就划去一格,你会惊恐地发现,你余下的日子不多了,而父母的更是少之又少,你能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日子屈指可数。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正如阿平,所幸他回来的时候,家中父母还在,若是有什么意外,即便有再高的成就,他心中一定会有一块弥补不了的痛心和遗憾。
再者,回家陪伴父母,不仅温暖了父母的心,也同样排解了自己独自在外的寂寞。
试想一下,过年期间,大家都回家了,你若不回,走在街上,看着人来人往,万家灯火通明,却没一盏是为你而亮,内心又将是何等孤独。
关于孤独,林语堂有这么一段经典的描述:
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
孩童水果猫狗飞蝶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既然家中有人在等你,为什么要冷落家人、难为自己呢?
3
阿平说,害怕回家是担心家里的温暖会打破他辛苦建立起来的坚强的壁垒。
但在我看来,真正消磨一个人意志的,永远不会是家庭的温暖。回一次家,见几眼亲人,吃几口家的味道,更能汲取接下来一整年的勇气和力量。
你一回到家,爸妈便在厨房忙活开了,做你最爱吃的家常菜。
你看着金黄色的玉米糊糊在锅底缓缓流动,花椒在热热的油锅中滋滋跳跃,肥而不腻的五花肉在炖锅中噗噗作响,葱姜蒜的香味像彩带般弯弯曲曲,从鼻尖顺延到心间,你的心肺瞬间就活过来了;
小朋友穿着你买的新衣服,玩着新玩具,吃着好吃的零食,在厨房、客厅,或是院子里不停打闹追逐,好似这是最幸福的日子;
一年没见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觥筹交错,说着一年来的成就,倾吐近日的烦恼与苦闷,或是吹着牛皮,嬉笑怒骂好不快活。
当你在外感到不顺或者烦闷的时候,想想那些开心快乐的场景,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并非只有眼前的苟且,也有很多诗意和小幸福。
过年回家,就像是一场朝圣,暂放下所有的忧愁与烦恼,来一场身与心的休憩,帮你找回更温暖的自己。
4
越是上了年纪,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越是质朴简单,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孩子们在往前飞的时候,能不时地回过头来望望自己。
过年了,不管有天大的事,都记得停下来,回家看看。
一起帮着做家务,摘菜、包饺子、打扫屋子。任何事情都可以。
边做家务边聊天,就像回到小时候,你缠着爸妈给你讲故事的时光。
多跟父母聊聊你在外面的生活,好事,令你烦恼的小事,他们没见过的新鲜事。尽可能让他们多贴近你的生活。
听他们讲述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开心的和烦恼的事情,聊聊邻里之间有哪些趣事,谁家的姑娘嫁了,谁家添了个二胎。
窗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情四溢。
父母一年中最热切的期盼,莫过于此了吧。
过年回家,燕雀归巢,是每个人一年当中最温暖的渴望,用家的力量温暖你的每一个冬夏。
带父母到温暖美丽的海南度假地,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团聚年。用孝心为父母编制更多美丽的回忆,趁父母健在,趁时间未晚,趁海南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