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过午不食”的说法,说它不仅有助于减肥,还能延年益寿。这样的“健康”方法听起来真是非常有吸引力,只要不吃饭就好了,让人不禁跃跃欲试。但是,不吃晚餐,效果真的有这么神吗?
不吃晚餐能不能减肥?
“过午不食”并不是最近才诞生的新词。早在古代,中国佛教徒中就有一小部分人“奉戒禅和过午不食,谓过午,系鬼食,让於鬼也”。意思是说,佛道人中,应宣扬“过午不食”,他们认为过午是鬼吃饭的时候,所以人们不应该吃饭,好把饭让给鬼。到今天,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作为“减肥”甚至“延年益寿”的“健康观念”。
不吃晚餐的确可以减肥,原理很简单,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基本都是一日早午晚三餐的习惯,吃少一顿就是相当于饿一顿,晚上不再吃晚餐或者其他东西,如果其他两餐量不变,人体每天摄入的热量自然也就变少了,身体就“饿”瘦了。
也确实有科学家做过实验,通过一天进食不足加上第二天进食过量的周期性进食,小白鼠的抗压能力、大脑灵敏度以及身体对胰岛素抗性的保护似乎都得到提高。所以他们认为间歇性的轻断食对健康促进是有益的,它可以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糖尿病风险、调节胆固醇水平、显著促进代谢等。
这种方式看起来轻易简便,人们只要每天“饿”一顿就能轻松减肥,似乎结局有益无害,甚至被说的神乎其神。
其实不然。
不吃晚餐的3大危害:
实际上,正常人不吃晚餐,持续几天一般都能挺过去。但是对于本来就营养不良或者偏瘦、偏食以及有疾病的人而言,每天都需要充足的蛋白质、糖分和脂肪以及其他营养物质,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工作运行,保持健康状态。这些人群则不宜省掉晚餐,而且更需要按时就餐,合理搭配饮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那么,对于正常人而言,长期不吃晚餐意味着什么呢?
1、人体代谢速率会变缓慢
短时间的进食不足之后,如果营养补充足够,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刺激脂肪分解和肌肉合成的。但若长期如此,不良反应就会愈加显著,我们的身体是不能忍受长时间进食不足的。
长时间进食不足,身体肌肉蛋白质成分将会慢慢流失;长期使身体处于饥饿及低碳水化合物的状态,也会损伤我们的甲状腺功能,从而总体代谢率逐渐下降,出现怕冷、皮肤干燥、脱发、容易疲劳等,甚至威胁生命。
2、胃肠道功能紊乱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过着晚睡早起的日子,再也不是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了。如果不吃晚餐的话,持续的饥饿感会促进胃酸分泌增加,长久下去将造成胃溃疡、胃炎等慢性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同时,进食规律的改变,也会使肠道菌群重新分布,引起便秘、拉肚子发生。
所以,减肥需要更科学的方法,不能寄希望于不吃晚餐就能解决问题。而且早餐和午餐吃得多点,摒弃晚餐也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会因为每餐吃多了,而增加胃的负担,还会变相成为暴饮暴食又暴饿的不良习惯,为疾病埋下隐患。
3、影响正常工作学习
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人类生存也要靠食物,才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撑,就没有精力干活。现代人工作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晚上正是用脑的时候。如果午饭过后八九个小时不补充能量,再强的身体也是扛不住。
健康晚餐要这样吃:
1、忌吃多、忌吃油腻
俗话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我们平时吃晚餐切忌过多,七分饱即可。尤其现代上班族白天工作忙碌,中午往往没时间吃或者吃得偏少,而晚餐又吃得过饱,容易引发“三高”、加重胃肠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晚餐不要吃过多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如米饭等主食,中国成人晚餐一般1-2两主食量为宜。晚上不要吃过多肉食,减少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的摄入,替代性吃些植物性蛋白,如豆腐、豆干等豆制品。保证新鲜蔬菜的摄入,补充膳食纤维,对于能量吸收有平衡作用。
2、时间忌过晚
晚餐时间最好安排在每天下午六点左右,最晚不要超过晚上八点。这有利于让晚上吃进去的食物被胃肠道充分消化,防止胃炎、消化不良、营养吸收时间延长、影响睡眠等问题。
通常来说,人们消化食物的时间为5-6小时。所以不建议晚餐后四个小时内就睡觉,否则容易引发胃食管反流、尿路结石等问题。
如果晚上9点后肚子饿得慌,建议喝些白开水、牛奶等充饥,不建议吃“宵夜”。如果经常有夜间睡觉会被饿到痛醒,建议最好到消化内科就诊,排查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及早接受正规治疗。
3、忌喝酒过量
因为白天要忙于工作,很多朋友将聚会、聚餐都安排在晚上,还要有酒助兴,与三五好友一起“豪饮”。实际上,随着喝酒量的增多,酒精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的作用将从兴奋变为到高度抑制,伤肝伤胃又“伤心”。如果因为应酬实在无法拒绝酒局,喝酒前最好喝杯温牛奶或者暖鱼汤保护胃。
关于“不吃晚餐行不行”以及“不吃晚餐是否有利于健康”的讨论暂时到这里,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了。不吃晚餐,虽能短时间内减肥,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最重要的还是得靠饮食规律、合理搭配、定期锻炼运动,才能拥有健康健硕的体魄,享受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