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心理学会在《心理公报》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与前几代人相比,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身体和职业方面的完美主义情结明显增强,这可能会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主要研究者、英国巴斯大学的ThomasCurran博士说,这是学术界第一次发现完美主义的群体代际差异。研究者将完美主义定义为“一种对自己和他人过分挑剔的、非理性的愿望"。
Curran博士和约克圣约翰大学Andrew Hill博士的这项研究分析了来自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的164所大学中41,641名大学生的数据,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16年间分别使用“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进行了完美主义代际变化的测试。
三种完美主义维度分别是:(a)自我导向型,即不合理的自我完美主义愿望;(b)社会导向型,即对他人有过高期待;(c)其他导向型,即对人/事设置不现实的标准。
研究结果表明,与前几代人相比,近代大学生的每种维度的完美主义得分都显著增高。这一点变化在1989年至2016年间尤为明显,其中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得分增加了10%,社会导向的得分增加了33%,其他导向的得分增加了16%。
Curran认为,千禧一代完美主义的增长由以下几个因素推动的。例如,年轻人更加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体,使自己显得更加完美。社交媒体也加剧了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现实状况的不满意,从而增加了社会孤立。
现如今的年轻一代也在其他领域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包括迫切想挣钱、削减了脑袋挤名校、给自己设定超高的职业目标等。
Curran还举了另一个例子,现在的大学生都很在乎考试分数,以碾压同学。这些例子表明,在千禧一代中,精英统治的观念正在兴起,大学生们受到激励,为了进入社会和经济的更高阶层而竞争。
Curran解释说,在年轻人当中,精英统治观念造就了现代生活中努力奋斗、自我表现和渴望成功的强烈需求,他们对自己有着超现实的教育期待和职业期望。这直接导致了千禧一代的完美主义情节。
1976年,只有50%的高中毕业生有望获得大学学位,到200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80%以上。然而,与不断增强的自我预期相比,获得学位的人数还是远远不够。
Hill说,这种完美主义引发了比10年前更高的抑郁、焦虑水平和自杀率。因此,完美主义的兴起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者认为,学校和政策制定者应该停止鼓励年轻人之间的竞争,以便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