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长途旅行后回到家中,身体会发出一种满足的叹息。把行李都扔在地板上,解放酸胀的胳膊,洗一把脸上的仆仆风尘……忽然之间,你的肚子发出了强烈的信号:想马桶了!对我来说,这种情景很熟悉,不在几秒内发生,肯定也长不过几分钟。而且,我并不孤单。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景。”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Nick Haslam说,“大多数人在熟悉和私密的环境中上厕所感觉更舒服。离家之后,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肠道蠕动减慢。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习惯在陌生的卫生间排便,可能是度假时摄入的膳食纤维更少一些,或是因为新环境中的陌生细菌打破了他们肠道菌群平衡。在我看来,回家后才迫不及待地‘清空内存’,主要是一种条件反射:家是一个安全的信号。在旅行中可能会有需要憋便或便不尽的时候,当你踏进家门时,放松模式会马上启动。”
芝加哥大学外科教授和微生物中心主任Jack Gilbert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解释,包括我们身体对环境变化的神秘反应。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家里的马桶更舒适?
“‘更舒适’是一种情绪状态,而情绪是一种生理反应,”Gilbert说,“所以‘更舒适’是一种生理状态。是你的身体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方式。”
Gilbert解释,人体是一个感官编程设备,大脑不会像电脑那样‘储存’记忆。你所做的一切,以及你的回忆,都只是触发了与过去经验相关的模拟感觉。
当你回到自己家,你感受到了特定的输入:气味、物品、地板上熟悉的吱吱响。从房间的温度,到门把手的触感,到微生物环境,都有助于营造“更舒适的家的感觉”。
因此,你旅行结束回到家时,葡萄糖耐受力会改变,肾上腺素泵会改变,肌肉的能量传感器会改变。导致你的呼吸频率、能量消耗、以及脂肪储存都随之改变。此外,你的睡眠模式也会改变,因为控制睡眠的荷尔蒙改变了。而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
Gilbert认为,身体会自动响应环境的信号。“比如我们可以训练你,每次闻到薄荷味的时候,都想尿尿(类似于巴甫洛夫训练狗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的实验)。实际上,我们以一种更寻常的方式完成训练。你在自家的马桶上完成过无数次大小便,大脑就会让家里的厕所和大小便体验之间产生强关联。只要身处其中,就可以引起我们条件反射性的放松,让你释放便意。而在陌生环境中,因为卫生条件、赶时间、姿势不舒服等原因,大脑往往会抑制排便的冲动。不光是旅行,还有一些人在任何公共卫生场所都会潜意识地抑制自己的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