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雾霾频现、交通拥堵、工作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鬼城”、“空城”现象成常态……今年,中国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点就是建设与管理,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系,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55%,相比改革开放之初不足20%的城镇化率,有了巨大进步。但与国际发达国家80%左右的高城镇化率相比,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随着城镇化率超过50%,我国正进入以城市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发展新阶段。
转型关口,未来中国城市工作怎样谋篇布局?旅居财富网小编为你整理如下资料:
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那么,如何管理和改造城市呢?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化解“城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