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看到网上吐槽:我们的科技落后发达国家多少年、经济落后多少年、军事落后多少年……殊不知,在本质的生活观念上,我们的落后更为可叹!今天要说的是——在休闲度假观念上,我们至少落后发达国家20年!
中国旅游休闲观念发展的四个阶段:
1.休闲耻辱观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全球大多视休闲度假为慵懒的行为,在战争和生存压力下,社会主流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全心全意的努力工作,只有好逸恶劳者才整天想着去休闲。典型的表征如日本,二战期间,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动员全国人民投入生产劳力之中,甚至铲平了全国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设施!
我国在文革结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社会主流观点都认为休闲度假是资产阶级的腐朽产物,不劳动想休闲是思想堕落的耻辱行为。
2.工作需要观
1950-1970的三十年间,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适当的休闲度假可以更好的恢复精神和体力,休闲后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从而获得更高的产出。因此,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全球普遍认为适当的休闲度假是工作劳动的补偿甚至于必须。
我国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普遍接受这一观点,开始提倡劳逸结合。比如八十年代初期,各地建立起来的招待所、度假村等第一代旅游设施(也主要用于对各级劳模的奖励)。换言之,各级劳动模范被认为是需要通过休闲度假来提高产出的。
3.经济促进观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减缓,旅游休闲被当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经济刺激政策之一。
国家政府从本世纪初开始正式关注旅游经济,朱镕基同意启动“黄金周经济”正式拉开了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序幕,直至今日,旅游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柱产业,仍是经济促进观的体现。
4.生命体验观
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休闲度假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福利,休闲才是丰富人生体验的重要元素。比如当我们在日本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旅游时,可以感受到全域范围“处处皆景点、时时有休闲”。
在我国,现在虽然有许多地方政府提出全域旅游规划,但指导思想仍然是将旅游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各地政府很少有重视当地居民休闲的思想境界,更鲜有地区将建设游憩空间以提供市民休闲作为发展目标的。
国内现状:
随着社会步入老龄化、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亚健康人群的急剧增加等多重因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更向往回归自然,回归慢生活,渴望呼吸清新的空气和新鲜的食物。于是大家开始由过去的短期观光旅游开始向休闲、养生、旅居度假而转变。
目前,我国的旅游休闲观整整落后于国际一个时代。观念的落后,必然导致发展思路及实际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如旅游行业存在一些唯利是图和宰客现象,这就与当下主流的“经济促进观”总体环境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旅居度假产业第一人的旅居财富网创始人曾晓成先生认为:旅居不是观光旅游,也不是3-5天的短期度假旅游,而是中长期的度假疗养。国内的度假村、酒店和风景名胜区的普通住宅小区都满足不了旅居的需求。而国内自90年代末兴起的旅游地产,正是迎合了中国即将蓬勃发展的旅居市场。旅居财富网就是通过与大型的旅游地产综合体项目合作,来布局全国的连锁旅居模式,并通过“租房旅居、购房旅居、交换旅居”三大产品以“互联网+”模式来实现供需端的对接。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老年住区百城(企业)联动计划暨养老e智库启动仪式”上,正式确定旅居财富网成为老年住区百城(企业)联动计划发起单位之一,并作为中房协连锁旅居模式示范平台在全国布局。
旅居财富网“互联网+旅居”创新模式,打通旅游地产和城市居民的对接通道,给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连锁式旅居服务,让城市家庭及老年人能过上候鸟式的养生养老生活;并且成为盘活旅游地产存量房、解决旅游地产高空置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模式。
一旦落后的国民休闲观念有所突破,国人实现真正的旅居度假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