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不是饭,是寿命!主食吃多少真的很关键
2025/8/13 14:43:59 来源: 老年日报 作者:

主食,是餐桌上十分“尴尬”的存在,大家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不吃主食”的理由。而且,近年来,主食的种种负面传闻不绝于耳,甚至被扣上了“慢性病元凶”的帽子。


图片


吃主食越少,死亡风险越高?


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如发表在《柳叶刀》等期刊的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总死亡风险之间可能存在“U型”关系:即碳水化合物摄入过低(如占总热量摄入<40%)或过高(如>70%)时,死亡风险可能升高,而中等摄入量(约50%-55%总热量)时风险相对较低。


过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导致身体依赖脂肪和蛋白质供能,长期可能影响代谢、增加心血管负担或导致营养不均衡,进而间接影响健康。


“吃主食过少可能增加死亡风险”有一定研究支持,但需理解其前提是“长期过低摄入且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非绝对结论。保持适度、多样化的主食摄入(尤其是全谷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更健康的选择。


毕竟,不吃主食的危害太大了。



增加心脏病风险


一般来说,为了填饱肚子,主食吃得越少,肉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就吃得更多,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就越高。


增加肠癌风险


少了淀粉食物,身体的能量供应就需要蛋白质来提供。


而蛋白质分解后会产生大量废物,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促进大肠的腐败菌增殖,容易导致肠癌。


导致大脑退化


据研究,大脑每天需要约130克淀粉主食提供能量,若不足,可产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焦虑不安等症状,严重影响大脑思维。


内分泌失调


不吃主食可能会使身体内分泌被打乱,对于女性朋友来说,不吃主食减肥还有可能会因此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严重问题。


易致低血糖


长期不食用主食,容易导致低血糖,使人出现心慌、头晕、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不能通过不吃主食来控。


容易营养不良


粮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是人体最廉价的能量来源物质。


不吃主食,仅靠蔬菜充饥,往往能量来源不足,导致人体营养不良。


易发胖


有些人不吃主食,却相应地吃了更多的肉类,油脂摄取多了,体脂增加也就难以避免了。


图片


如何选用主食


主食要粗


《柳叶刀》杂志曾刊登了一篇系统综述和汇总研究,用极为权威的数据告诉我们:来自全谷杂豆的膳食纤维,能帮助人们降低全因死亡率。


换句话说,足够的膳食纤维有利健康长寿,而这些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正是粗粮。


而且,用豆类、粗粮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能大大提高饱腹感,让人好几个小时都不觉得饿,是减肥人群的最佳选择。


吃粗粮其实很简单,给白米饭添些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如果爱吃面,就在精白面粉中加些玉米粉、黄豆粉、紫薯粉。


主食要“杂”


图片


燕麦中的蛋白质含量在谷物中是最高的,吸收率也较高,还具有调控血糖和血脂功能,可以用来煮粥或者做成燕麦饭。


《中国食物成分表》显示,每100克带皮的荞麦里含膳食纤维13.3克,可以预防便秘、保护肠道。


小米非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治疗脾胃虚弱、体虚、精血受损、产后虚损、食欲不振的营养康复良品,故被营养专家称为“保健米”。


薏仁米营养丰富,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的功效,对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等症也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红薯的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达到每100克中含750微克,有保护视力、预防夜盲症、防止皮肤干燥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


黑米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稻米,能明显提高人体血色素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保健及儿童骨骼和大脑的发育。


黑米不易煮烂,应先浸泡一夜再煮。消化功能较弱的幼儿和老弱病人不宜食用。


数据显示,每100克带皮芸豆含钙达349毫克,是黄豆的近两倍,有助预防骨质疏松。


糙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精白米多,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


糙米口感较粗、质地紧密,建议煮前可以将它淘洗后用冷水浸泡过夜,然后连浸泡水一起投入压力锅,煮半小时以上。


每100克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为27毫克,高于大多数的根茎、鲜豆和茄果类蔬菜,能增加人体免疫力,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等。

主食要适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保证每天摄入谷类和薯类食物250克~400克为最佳,运动量大的人可适当增加。


具体最好这样分配:全谷粗杂粮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干重,按鲜重算,约是干重的5倍重),其余为精米白面。

上一篇:一种远被低估的运动方式,1周哪怕做1次,对身体的好处都远超想象
下一篇:中国之城|云南澄江:湖泊拥抱的化石小城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