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文化自信,还要有文化自觉
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后,曾孕育出中国民族工业思想的西樵,快速步入工业化,成为“中国纺织面料名镇”,曾一度号称“千家厂、千家店、万台机、亿米布”。但是,工业文明的冲击再次让西樵遭遇了环境危机,作坊式、非集约化的产业发展模式让西樵一度成为污染重镇。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保护是最好的开发。”西樵镇委书记梁耀斌说,在前几年强势治污的基础上,如今西樵已经把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在保护古建筑、古文物不拆不动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岭南名山、岭南名镇、岭南名村等一系列举措,联合周边九江、丹灶两镇,合力打造南海西部“文翰樵山・最岭南”品牌。
节能减排 纺织基地获“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称号
近日,广东西樵纺织基地获得“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称号,其统一供水、统一供气、统一污水处理的“三统一”工程,令人瞩目。
2007年,南海强势启动“节能减排”工程,西樵当年有16家印染企业被关停,另有17家规模较大的印染企业限期整改。企业数量减少了,但行业质量却提升了。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西樵纺织”创造了近30年来开机率最高的纪录,全年共引进国内外先进纺织设备1200多台,产值、税收、投资逆势增长,分别达到9.7%、19.8%和36.5%。预计到2011年底,“西樵纺织”织机总量将从现在的3万台增加到4万台。
文化复兴
与中大共建岭南文化研究院
岭南文化研究院将以新“三湖书院”为载体进行建设,是中山大学首个文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研究院,开创了校地合作新模式,将建设成为集科研、教学、学术交流为一体,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梁耀斌说,要在文化古迹的形态上做“减法”,不增加一平方米建筑,但要在文化精神上做“加法”,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的岭南文化研究院落户其中,就是要引进学者拓展其内涵。三湖书院还将加入一些体验式因素,比如在书院内融入开笔礼、状元礼等民俗文化,开设国学讲堂,让学生、游客体验传统文化。
文化自觉 民间文化保护热情高涨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松塘村,63岁的村民区秉忠自费5万多元出了一本250页左右的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松塘村开村以来的古楹联、古诗词、风俗习惯、人文轶事等。
近年来,松塘村民多方筹集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村内古建筑和珍贵文物进行修复。村民们还自发制定并全体表决通过了《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要求村内的有证土地、祠堂、民居等项目的改造,应当保持岭南古村建筑风格。以松塘村为样本,西樵希望推动有条件的村申报成为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以西樵山上七大古村为中心,建成岭南文化古村展示基地。
文化记忆 “活态”文化焕发新生命力
南海将建立南海会馆、南海博物馆,作为全球南海人的文化寻根之所。南海会馆位于西樵山锦湖片区轴线侧,规划用地面积280亩,总体定位为“文化殿堂、精神祠堂”,功能定位为承办全球南海联谊恳亲大会、举办各类主题华人论坛、兼具城市文化功能的数字华侨中心、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年内动工。
将于明年开放的南海博物馆,则将展示西樵山的石器文化、书院文化、理学文化等,还将尝试与丹灶的康有为故居联手,推出名人故居、理学文化游专线。
市场推动 以文化推动旅游发展
昨日,西樵山“梦工场”主题公园在西樵山脚下奠基,该公园占地1100亩,最大特点是集影视拍摄基地、美国环球影城和泰国休闲度假酒店三大板块于一体。去年,总投资近60亿元的西樵西岸旅游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该产业园由广东中旅集团投资兴建,占地8500亩,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
西樵希望以这些项目为核心,来拉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冲刺西樵山国家‘5A’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山水新城。”西樵镇长梁全财说,“西樵山不缺文化资源,如何传承和发扬才是关键。”
民间热情 企业纷纷试水文化产业
2009年,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建立“蒙娜丽莎陶瓷文化艺术馆”,展出的1200余件珍贵藏品是从全球收集而来,历史跨度近500年。“文化让品牌增值,如今蒙娜丽莎陶瓷品牌价值已达到24.06亿元。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还不足10亿元。”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萧华说。
此外,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岭南文化苑于日前封顶,这是西樵岭南文化产业园第一期工程。岭南文化苑将集艺术品交易、交流、拍卖、收藏以及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