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和好朋友聚会,能降低死亡风险!真的没骗你
2025/4/30 16:08:25 来源: 科普中国 作者:

2025年的今天,似乎没有什么“社交”是一部手机解决不了的——视频通话清晰到能数清对方的睫毛,游戏里五黑开麦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社交软件的点赞和评论永远刷不完…… 


 但,真的强烈建议大家多和朋友进行线下聚会,因为确实能“救命”! 


 英国一项长达 12 年、覆盖 46 万人的研究发现:长期独居、缺乏社交的人,早逝风险最高增加 77% [1]——这相当于每天抽一包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了。  


 

你的社交状态达标了吗? 科学家列出的“危险信号” 


 为了具体了解受试者的社交状态,研究者们一共设立了 5 个关键指标: 


 • 是否会向亲友倾诉烦恼  


 • 是否会经常感到孤独 


 • 亲朋好友的探访频率  


• 是否参加集体活动  


• 是否独居  


 如果在 5 项指标里你的答案多数都是“否”,那么,你的身体可能正在“发出警报”。 


 

研究人员还总结出了三种相对危险的社交状态: 


 1.和朋友/家人见面次数<3 个月 1 次 


 研究表明,人们对社交的需求是有一定阈值的,和每天都能和朋友/家人见面的人相比,每个月只见一次的人身体的风险并没有显著增加,但是如果只有 3 个月一次,全因死亡率会增加 11%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则增加了16% ,如果是全年都没有接触的话,全因死亡风险激增了 39% 。 


 2.独居+零社交 


 独居的人全因死亡率会增加 25%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了 48%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如果独居的同时缺乏和朋友/家人的聚会,死亡风险呈几何级增长——这类人群的心脏病死亡率,比社交活跃的人高出了 123% 。 


 3.无人倾诉+长期孤独 


 有研究表明,长期孤独会激活大脑的“威胁监测系统”,导致慢性炎症水平升高 29% [2],与此同时,如果又无人倾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会增加63% 。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线下社交如何为我们“续命”? 


 线下面对面的社交到底是怎么为我们“续命”的?另外一些研究发现: 


 1.近 200 种蛋白质和社交缺乏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解析出共有接近 200 种蛋白质和社交缺乏相关,而这些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炎症、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所以社交可以降低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并增强免疫系统。 


 2.社交影响人体激素的平衡 


 和朋友多接触可以激活中脑中央灰质的速激肽1神经元,刺激下丘脑分泌催产素,而催产素可以降低皮质醇的浓度,舒缓压力。 



 之所以线下社交和线上交流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是因为我们对交流时的语气、肢体动作这些信号更加敏感。 


 完整的情感传递中,单纯的文字信息只占 7% ,另外有很多信息来自面对面的感受。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在手机上聊天总是会吵起来,但是见个面立刻和好如初。 (此处暗示情侣们  ) 


 线下社交不仅续命 还“养脑” 


 

不仅仅是给我们续命,社交甚至会影响我们的大脑。研究表明社交频率会影响我们的大脑容量,“社牛”的大脑容量是最大的。除此之外,社交多的人更不容易得阿尔兹海默症哦[7]。   


 手机虽然可以“联通”一切,但毕竟模拟不了线下聊天时相视一笑的默契、深夜emo时无声的拥抱……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纵使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也希望我们都能享受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和快乐。 


 把“改天见”变成“今天见”,看完这篇文章,放下手机,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下一篇:旅居云南|四大诗意体验:解码旅居玉溪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