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图画胜西湖",自古享有美誉的抚仙湖,美的不仅是波光嶙峋,清澈透明的景致引人入胜,还因为其盛产的许多珍稀鱼种给她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哺育着沿岸人民 。
这个中国第二深高原淡水湖,也正在书写着像抚仙湖大青鱼这样的神奇篇章。
这个有着300万岁的高原深水湖泊,相当于12个滇池的容水量,浩淼无垠的湖面21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7米,最深处155米,蓄水量占云南省湖泊总蓄水量的64%。
这里资源丰富、水深鱼大,那么抚仙湖中最大的鱼又有多大呢?这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1981年的夏天,抚仙湖东岸发现群鱼,有上千条之多,有一条特别大的在中间,周围有无数条小的鱼游在它的前后左右,队伍整齐,鱼的大小排列分层次分等级,声势浩大,前呼后拥,犹如“皇帝”出巡一般。
云南省一家大报曾经在醒目的位置登载过一篇报道说:抚仙湖内“一头巨大的鱼来到岸边,露出头和脊背。
脊背有小帆船那么大,鱼背鳍有席子一样大,头有牛身子大小。”大概是因为鱼太大的原故,报纸使用鱼的量词时已经不说“条”了,而是说“头”了。
事隔不久,省内又有一家大报也有报道。内容是:“头大似数百斤重的壮猪,尾宽2米,鱼背露出水面60至80厘米,犹如快艇。”
两家报纸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各自发表的报道,是外地游客看见的,说明抚仙湖里真的有大鱼,而且大得像 “帆船”和“快艇”,也许是世界之最。
澄江人和外地人都亲眼看见了,不会是有人编造。还有人看见更为精彩壮观的场面。
1992年湖边渔民用了近10个小时才捕获的一条1.56米长,重达128斤的鲭鲤鱼。
据说是国内湖泊中目前捕起最大的一条鱼。比起这种一两米长的鱼来,传说中的大鱼似乎更加神秘。听说有人见过,湖中大鱼脊背上的鱼翅,就像船上的帆一样。
抚仙湖里大鱼确实很多,湖边人见惯不惊,有人见过一扇门那么大的,也有人见过十几米长的。但是,成百成千的鱼在一起,排着队,大的在中间让小的护着,不得不令人叫奇。
1996年国庆节那天,在抚仙湖东岸老鹰地旁边的青鱼窝,出现4条十多米长的大鱼浮出水面畅游的场面。
两条大青鱼游在前边,两条大白鱼游在后边。平静的湖面被四条大鱼划起了道道波浪,像几条游艇同时开过来一样,溅起的水花在湖面上翻滚着。
青鱼游到哪里,白鱼跟到哪里,好像是为青鱼护航一般。
2006年5月江川县有两兄弟从抚仙湖里钓起了一条40公斤左右的大青鱼,这在抚仙湖南岸还是第一次。
解说:下午3点半,记者采访途经孤山村委会秦家山村时,看到路边围了好多人。上前一打听,原来是有人正从抚仙湖里拉起一条大青鱼。
秦家山村村民:“我住这里79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十多斤的倒是拿(捕)过的多了。”
钓到这条大青鱼的是秦家山村渔民张兴中。早晨7点,他划着橡皮轮胎做成的小筏子在湖里下了钩,上午十点半时发现有大鱼上钩。由于人单力薄,他只好一边与大鱼周旋,一边叫兄弟过来帮忙。张兴中:“没办法拿,就叫我兄弟划船来跟我拿。”
他的弟弟划来木船后,两人合力用了5个小时才将这条精疲力尽的大青鱼拖到岸边,由于没有适合的水池养这条大青鱼,兄弟俩就把栓着鱼身子的绳子系在船头上,等找到买主后再拉起来。
周围的渔民估计这条大青鱼长有1.4米左右,重约40公斤,张兴中说,他从小就在抚仙湖里钓鱼,40多年来从来没有见到有人钓起比这条大的青鱼。
说起张兴中的钓鱼装备,真是有点简陋,鱼杆是用竹子自制的,饵料是用玉米面和小麦面制成的,与他平时用的没什么两样。
未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大鱼出现在世人面前,谁也不知道。不过,随着政府对抚仙湖的大力保护及我们广大市民的素质越来越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抚仙湖会越来越美,千鱼阵的出现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