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人的另一张“脸”,它不仅能帮助区别身份,还能协助检查健康状态。
不管是传统中医还是现代医学,声音在辨别某些疾病时,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人声音的特性能反映情绪及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及之间的平衡情况,即身心的健康状态。
听声音辨出脏腑病
我们身边常常会有这样几类人,讲话低声细语,有时候吭吭唧唧,又或者是常唉声叹气……专家提醒,这些可能是身体中某一脏腑出了问题的表现。
说话声音小
脾虚
如果一个人说话声音洪亮,脾相对来说便很健康。相反,如果总是低声细语,唱歌也没有底气,很可能是脾虚。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脾不好,会表现出消化不良、拉肚子、水肿、月经不调、牙龈出血、头晕目眩等症状。
爱叹气
肝不好
如果一个人总是爱发脾气,习惯长吁短叹,很可能为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同时还表现出呼吸不畅、情绪苦闷、身体倦怠、食欲欠佳等症状。
哭声弱
肺气虚
如果一个人哭声洪亮,说明肺气强盛。相反,如果总是低声哭哭啼啼,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可能是肺气虚弱的表现。肺气虚还常见气短乏力、咳嗽咳痰、声低懒言、容易感冒、怕冷等表现。
爱哼唧
肾虚
一个人如果总是哼哼唧唧,很可能是肾出了问题。肾虚的人常表现出性欲减退、腰膝酸软疼痛、夜尿频多、记忆减退、头发早白、牙齿松动等。
除此之外,音色异常、声音嘶哑等,也提示身体可能病了。
音色异常
发声障碍
临床常见的音色异常情况主要分为功能性发声障碍和器质性发声障碍两类。
功能性发声障碍主要由于声带和声道在发声活动中应用不当或过度所致。职业用声者(例如教师、歌唱演员、主持人等)、性格急躁者、大量吸烟饮酒者等,易发生功能过强性发音障碍;功能过弱性发音障碍则多见于老年体弱、身体消瘦者及性格内向者。
器质性发声障碍主要见于声带小结、喉返神经损伤等疾病。
声音嘶哑
当心肿瘤
声音极度嘶哑却无痛感,超过两周未恢复,提示声带可能有肿物。声带息肉长在声带一侧,晚上睡觉可能出现喉鸣,久之可能造成呼吸困难。
甲状腺癌、食道癌等早期可表现为说话时上气不接下气,声音传不远;如果声音嘶哑,干咳,咳痰里面有血丝,说话声音越来越低,出现呼吸障碍、吞咽困难,要警惕喉癌。
“听声”调理对应脏腑
以上通过声音传达出脏腑的健康信号,除了病理性原因需要及时就医,其他可以尝试通过生活习惯进行调整。
补脾
中医讲的脾,与现代医学的脾脏不同。脾在五行属土,喜燥而恶湿。中国人“脾虚”多发,可多吃具有补脾益气的食物。
用薏米、山药、百合、茯苓、莲子等熬粥,加冰糖或白糖调味即可食用,有助于补脾。
每天坚持选择一种以四肢肌肉锻炼为主的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游泳等,能促进脾经的气血运行,也有一定的醒脾健脾作用。
还可用外治法调理,比如艾灸、按摩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处)和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等穴位。
养肝
肝不好,症状较轻者,可从食疗和心态入手。
平时饮食要清淡,多吃些新鲜蔬果,比如苦瓜、苹果、草莓、葡萄、木瓜等,还可以喝玫瑰花茶疏肝解郁。
保持良好心态、稳定好情绪是预防肝气郁结的关键。
如果肝气郁结比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逍遥丸等中成药调理。
调肺
《黄帝内经》称,肺为华盖,可见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非常高。肺气虚调理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坚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慢跑、爬山、游泳,有效促进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
饮食应少吃辛辣刺激之物,多吃苹果、石榴、枇杷、梨子、金桔等润肺生津的食物。
常喝温开水,多饮水保持肺脏与呼吸道湿润度。
艾灸腹部及后背部,也可在后背部、前臂内外侧肺经循行的部位刮痧。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药物调节肺气虚。
强肾
中医所说的“肾”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并不是具体的器官,而是与人体的生长发育、水液代谢有关的功能。做好以下几件事有助调理肾虚。
多吃补肾食物,尽可能选择药食同源的食物调养,如莲子、龙眼、桂圆、核桃等坚果,羊肉、山药、海参、桑葚等也是不错的选择。遵医嘱在食物中加入一些补肾的中药,比如人参、灵芝、虫草、枸杞等。
注意放松心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早睡早起,多锻炼身体。
日常生活中可采用按摩穴位的方式调理肾虚。肾开窍于耳,在我们耳垂部位有着较为丰富的穴位,闲暇时可按摩下耳垂。
常练6种发音能养生
从声音中能辨别疾病,反过来,正确发声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现代人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声音所包围,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最需要以下3种声音:
笑声
大笑可以提高内啡肽水平,有助强化免疫系统,增加血管中的氧气含量。
歌声
人在心情好的时候总是忍不住“高歌一曲”,歌唱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好的音乐能放松情绪,唱歌还能锻炼心肺功能,有助延年益寿。
吼声
偶尔“放声一吼”既宣泄压力又愉悦身心,如果方式正确,能通过提高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选择晨起练声或者吼叫,在不扰民的空旷地带,持续时间以不超过每次2分钟为宜,同时要注意保护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