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的青少年患有抑郁,是什么夺走了他们的快乐?
2021/6/16 16:51:31 来源: 红网 作者: 云联旅居

写不完作业、考试失利、没收手机、家长训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近年来竟然屡屡成为青少年轻生的直接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杀已成为1529岁的青年群体中第二常见的死因,青少年的抑郁问题已相当严重。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从小学到高中,随着年级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


青少年抑郁症越来越高发,但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多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一方面原因是青少年抑郁的表现往往比成人抑郁症更具有隐蔽性。


在青春期,一些原本是由于疾病所引发的症状被叛逆期的标签所掩盖,等到发现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前兆未必都是情绪低落、悲伤,而可能是烦躁、易怒、无端怨恨等。很可能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尤其是在家里。


他们还经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伴交往减少、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自尊心和自我价值受损、行为冲动偏激,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更严重的,会在痛苦和煎熬中选择用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作为反抗或者暂时的解脱,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产生自杀的念头乃至行动。




是什么遮蔽了青少年内心的阳光?


学业压力大、考试过多、排名过多,父母担心下一代失去进入社会精英阶层的机会等,都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原因。


孩子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社会和家庭问题的缩影和投射。社会竞争压力传导到家庭,家长又传导给孩子;教育部门也有升学压力,一些地区以考名校学生数为政绩,这种压力传导给学校、校长和老师,最终还是落到孩子身上。


面对这些沉重的压力,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却有限,往往无法自我纾解。家庭本应是最好的缓冲和后盾,但部分家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平等、坦诚的交流,孩子无法从家人身上获取力量,导致亲子关系出现裂痕,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国家已加大干预力度


近些年,国家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209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旨在加大抑郁症防治工作力度,遏制患病率上升趋势。方案提出,加大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等抑郁症防治重点人群干预力度。


对青少年,方案提出,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方案还对防治工作提出目标,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

上一篇:早晚温差大,医生忠告:心脏不好的老人不想心梗发作,注意这4事
下一篇:杨绛:到了一定年纪,你终将不争不吵不炫耀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