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场持久的接力赛,从1982年提出概念,到1997年正式实施,到2021年加速推进,中间经历了许多谋划和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株潭一体化迎来了新机遇、新使命。红网时刻特推出《聚变》系列报道,以记录长株潭建设新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阶段性成果,呈现交通、产业、民生服务、生态文明等观察视角。
长株潭产业同兴,三市因地制宜,发挥各自“龙头”作用。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2020年11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到“近期目标”时,用了一组数据:
到2025年,长株潭区域竞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万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GDP达到16.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8万元;城镇人口达到13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要实现这个目标,产业发展及转型提质是必由之路。
湘江沿岸产业齐壮大
在规划蓝图中,明确提出构建“一轴一心,三带多组团”的一体化发展新型空间结构。
所谓“一轴”,即串联三市主城区的湘江发展轴。
包括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在内的科创资源正被“放大利用”,湘江沿岸将构建一个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走廊、现代服务业发展走廊和高品质人居家园三大功能的湘江发展轴。
在湘江东岸,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在长株潭一体化战略实施下,将联动金霞经开区、长沙经开区、湘潭高新区、岳塘经开区、株洲经开区、渌口经开区等区域,重点集聚装备制造、新材料、数据信息、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也在马不停蹄建设中,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将带给长株潭协同发展更多机遇。
在湘江西岸,将依托湘江沿岸教育科创资源,高水平建设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联动望城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株洲高新区、雨湖工业集中区、天易经开区等区域,重点集聚新一代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旅科创产业,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湘江教育创新带和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加快湘江风光带和滨江地区规划建设,打造长株潭“百里滨水走廊”。
产业发展中,三市因地制宜,发挥各自“龙头”作用,如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由长沙牵头,轨道交通由株洲牵头,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机电设备由湘潭牵头。
“目前公司整机产品采购额有47%左右来自长株潭地区。”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副总经理高首聪介绍,如湘潭永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风力发电机定子、转子等产品,就常态化供应给该风电事业部。
产学研互动互补
三地产业同兴,还体现在资源优势互补上。
长沙雨花经开区的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传感器及机器人等产业发展迅速,但工业用地非常紧张,怎么办?
才得知韶山高新区对科技产业有需求时,雨花区经开区高管当即前往了解情况。经洽谈合作,长株潭一体化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飞地园区应运而生。
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商负责人文湘祁认为这是一种发展共创、利益共享的模式,“企业研发总部在雨花,生产基地在韶山,两地可采用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促进产业不断壮大”。
湖南华研实验室,是湘潭经开区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打造的一个技术攻关机构,目前拥有6大平台18个实验室,为汽车企业提供设计开发、仿真优化等科研攻关技术支持与服务。湖南华研实验室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敏介绍,实验室可以与长沙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株洲新能源机动车检测等产业互补,做大做强以长株潭为核心的湖南汽车产业。
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科创项目的孵化和落地。
今年2月,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发布“红枫计划”,启动“麓山杯”创新创业大赛。管委会管理人员解释,此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助推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科创活力、浓厚科创氛围。
根据安排,科技城将于2021-2023年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采用“投资+孵化+服务”模式,重点支持高校专家和教授团队、高校校友创业团队和高校在校学生创业团队的创新创业。
“红枫计划”主要支持对象是科技型创业项目,对每个科创项目投资20万元。入选“红枫计划”的科创团队(公司),大科城管委会还将给予一系列有力支持。如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享受大科城已出台的成果转化、人才支持等相关政策,大科城还将积极引导、鼓励基金等金融资源对科创团队(公司)进行投资。
此外,一系列、全链条式的专业服务、政务服务都将以“保姆式”的方式提供,“后续支持是全方位的,包括与企业对接、与市场对接,我们都有优势”。大科城管委会一部门负责人言及未来前景,信心满怀。
位于石燕湖村的绿心“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共建生态“绿心”示范区
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中,长株潭三地科创产业融合度将更为深化,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将占地区生产总值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35%。
一体化成果最直观的产业体现,是未来将形成3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目前,三市已明确各条产业链的目标定位及龙头企业,促进三市在产业链环节进行协同分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式招商引资,未来三市将一起重点打造10条产业链,并对外发布,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去年9月,长沙制定并发布《落实长株潭产业协同“四清单”工作方案》,其中,开放共享创新平台128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联合公关45项,可相互采购工业品318种。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三市加快在行政审批环节和信息方面的同步、共享和互通,别出心裁推出远程异地评标、互认信用“红黑名单”等系列创新举措,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屡见奇效。
产业发展壮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也得提上日程。
上述规划中提到的“一轴一心”,其中“一心”,是指长株潭周边大托、暮云、跳马、云龙、昭山等区域。根据规划,这一片区域将发展科创研发、信息技术、数字经济、设计创意、医养健康、文体旅游等绿色创新产业,共建长株潭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
5月中旬,长沙雨花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到“绿心”生态区的规划,即紧扣绿心保护理念,依托山水、借势交通、整合周边资源,建设以旅游服务、生态文化为核心特色的、智慧共生、蓝绿交融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生态空间形态、“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基础设施网络、“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人居典范。
在石燕湖村曹家冲组,一个由近50亩土地改建成的“花海”很是打眼。今年五一劳动节假期间,10多家民宿客栈全部被慕名前来的游客住满,在该村“第一家民宿”经营点,老板介绍仅“五一”第一天收入就达六千多元。长株潭绿心生态文明保护发展,让沿途的老百姓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长株潭一体化,曾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通过产业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出了榜样。
毋庸讳言,三市所有市民都是建设者、参与者,更是长株潭一体化的受益者和见证者。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快,则三市市民收益快,反之,则收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