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消暑 唯荷花不可辜负
翻开家族群头像,全中国的长辈总是出奇地默契。要么是母亲、奶奶,要么是七大姑八大姨,最偏爱的,永远是一朵开得刚刚好的 荷花 ,或许还要P上这些成语:“知足常乐”“淡泊平静”“清心寡欲”......
用荷花当头像的年轻人则“皮”一些:“我想开了”“自闭了”。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手持莲花灯的金正峰是久用不烂的佛系锦鲤少年表情包。
从年轻男女的玩梗,到中年长辈的明志;从摄影小白的入门必拍,到摄影大师扛上“长枪大炮”的终极咔嚓,荷花,早已被人们谈说、描绘、拍摄了无数遍。可数千年来,中国人依然爱它。
它是《诗经》里“彼泽之陂”的女子化身;也是《楚辞》中屈原“以为衣裳”的芳洁之志;它是佛的清净坐台,也是道仙手中圣物;它是乐府诗里采摘来的情爱与相思,也是文人儒士眼里“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花之君子。
人格与花格相互渗透,彼此寄托。一到夏天,中国人人都成了李白、周敦颐,都成了朱自清、张大千、余光中......
中国人善于寓物以情、赋物以趣,难得与一种水生植物,以各种方式打了数千年交道。国人爱荷,在炎炎七月,赏荷是闲暇日子里的第一要紧事。
中国哪里的荷花最好看?
古今公认的赏荷胜地,沿着水路从北至南依次排开。历史现场、文人典故,层层叠叠铺在荷面上,在这里赏荷,回味的是中国最诗情画意的光景。
圆明园 大明湖 | 北国避暑,荷花深处
圆明园,清代的“万园之园”,皇帝的“夏宫”。既然是避暑,少不了在园中布满清凉水域。更何况,雍正喜爱荷花,在扩建圆明园时,不忘在水中遍植荷花。到了乾隆年间,圆明园的荷花达到鼎盛规模,“曲院风荷”“濂溪乐处”“多稼如云”,荷花“亭亭玉立”处,步步是景。
昔日,英法联军进京,烧毁圆明园地面建筑,却对圆明园的池水无可奈何。所以屈辱的一页翻过后,今日荷花依然是圆明园最缤纷的景色,又像是诉说着“康乾盛世”的余音。
圆明园有着全北京面积最大的荷塘,2000亩的水面上,有超过一半覆盖着翠绿的荷叶,200余品种的荷花,在这里次第开放。在荷花周围,黑天鹅和野鸭悠闲游弋。曾经皇帝嫔妃们流连的“多稼如云”,如今是荷花科研基地与种子资源圃。物是人非,唯有荷花生生不息。
电视剧《还珠格格》里,一句“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么”,让国人赏荷视线向南拉至山东济南。
济南名泉众多,荷花怎么能缺席。大明湖上,杜甫泛舟遨游,“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避炎蒸”,老济南人李清照夸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水光山色之间,最是一抹荷颜衬得泉城的悠悠文韵。
荷花,早就是济南的视觉名片。从古代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到如今本地的荷花艺术节、全国的荷展,大明湖始终与荷花延续着苍然未了的缘分。
玄武湖 西湖 | 赏荷踏出人文江南
江苏南京的夏天在哪里?随便问一个南京人,Ta都会指到同一个方向:玄武湖。“去玄武湖赏荷哎”,这份情致,南京人愿意与全国人共享。
早至魏晋,玄武湖产的荷叶就名扬天下,到了清代,夏荷已成为玄武湖三大著名景观之一。如今,玄武湖水面500多亩荷花从容绽放,年复一年地围拱出中国八大赏荷胜地之一。今年,出现几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并蒂莲现身玄武湖,还多次“喜提”热搜。
赏荷胜地之旅,要是不去杭州西湖,肯定是遗憾。夏天的西湖与赏荷,似乎成了同义词,毕竟,最为人熟知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就是看着西湖写下的。
西湖离海近,古代受海水倒灌和江潮影响,其实不利于荷花生长。迟至唐宋,西湖才开始出现荷景记载。西湖何其有幸,白居易、苏轼等文人政客不仅治理疏浚,让西湖面貌焕然一新,还不吝笔墨,书写出一面人文西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白居易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苏轼
苏轼还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实,西湖、西施、荷花等缘分不止于此。据《越绝书》记载,吴王夫差得到西施后,修建玩花池,池内广种荷花,这也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池赏”荷花。西施死后,江南人为了纪念她,就将其视作司掌六月荷花的花神。
文人墨客,成就了西湖,也成就了荷花。
曲院风荷,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宋酿制官酒的人闲时广种荷花,花的清香与酒香缱绻,使人沉醉在夏风吹过的江南风景里。无边无际的荷花,点缀着古朴典雅的轩、廊、亭、阁。只有到西湖赏荷后才会知道,稍有才华的诗人、画家、摄影师,要在这里成就一段赏荷佳话,原是不稀奇的。
西湖胜景,其实暗藏中国人赏荷的“基因密码”,荷花虽好看,单看红花绿叶久了也会无聊疲乏,赏荷之“赏”,在于一草一木、一楼一阁、一山一水、一村一城,都能与荷花相映成趣。
赏荷,远不止赏荷
收回赏荷胜地里聚焦的目光,把视线放远,俯瞰中国版图,同样的荷花景色,在各地却有不同的品赏角度。山水园林、城市乡村、山脚湖畔,荷花总能适宜地点缀出绚丽多姿的中国夏日景色。
▲ 云南普者黑天鹅湖
北京 苏州 | 园林赏荷,山水纵深
独步北京的宫廷苑囿、承德避暑山庄,或是江苏的私家庭园,赏荷,也是赏“园林”。
颐和园池水中,荷花与红鱼一静一动,坐船赏花,“莲叶何田田”的一派江南景色,抬头却是皇家园林的气势磅礴;紫竹院莲湖,开出一条航道名曰“荷花渡”,更有荷花栈道,连接着江南竹韵与北地园林荷景。
清华校园里的水木清华,一泓碧水掩映着两座典雅的古亭,荷花池碧色点缀;近春园荷塘月色,映照朱自清的身影,他写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到底惦着江南了”。
在江南,苏州园林荷景、水景、山景纵深望去,“园无山不壮,山无水不丽”,山水之间庭院、阁楼、长廊默契排布;扬州瘦西湖堤上一座“荷花桥”,古朴淡雅,不管是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荷花与视线的交集总有别样角度;无锡蠡园、管社山庄,总有一处角落,荷花与心境一同安放,教人能不忆江南?
上海 福建 | 公园赏荷,最是亲切
上海、福建等地,即使不走远路,门口的大小公园,也能成全赏荷心情。
上海花博会的荷园,陆上、水上赏荷各有风趣。生活日常的散心,工作之余的解压,在这里与荷花相遇,不只是休闲,还能饱览荷花品种、科普展示;顾村公园、黄兴公园,邂逅一池清莲;嘉定陈家山荷花公园,目光所及湖中有景,岸边有花。
福建厦门园博苑,水之韵、江南园、武汉园串起一条古风赏荷路线;福州茶亭公园,长久以来是本地日常赏荷“第一线”。公园虽少些文化古韵,人们却在悠然地呼吸散步中,多了份大自然的亲切。
浙江 | 乡村赏荷,收获野趣
出入浙江赏荷,只去西湖是不够的,山脚水边的村落民居,亦是赏荷好去处。
建德里叶村,北靠狮山月岭,南对砚峰毓秀,荷田无垠,“风吹荷低见莲农”;金华武义柳城畲族镇,十里荷花铺展出“江南荷花第一镇”;丽水莲都利山村、衢州龙游天池村、温州文成武阳村,赏荷、吃荷欢乐多。田间吹过来的,是“浙里”的淳朴民风与野趣。
湖北 | 湖畔赏荷,百“荷”争艳
若是游历湖北,“千湖之省”已经把赏荷路线安排得明明白白:去湖边就够了。
武汉东湖,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赏荷胜地。东湖磨山荷园,是全国唯一的荷花博物馆、中国荷花研究的中心,拥有全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荷花品种资源圃。游客满足的何止是“映日荷花别样红”,近千个荷花品种单是花样也能看得过瘾。
爱荷者何止文人墨客,居于武汉的“荷花夫妻”张行言夫妇,相伴从事荷花研究数十年。两人共培育出800多个荷花品种,并跋山涉水走遍大半个中国,论证了中国是荷花的起源中心、分布中心和栽培中心。荷花见证着“一生一心,做好一件事”的传奇,也寄托着一缕伉俪情深。
荆州洪湖,湖北最大的淡水湖,水天一色,与长江相通,像肾脏一样维护着周边生态系统。夏荷悠悠,洪湖浪打浪。孝感莲花湖、鄂州红莲湖、咸宁斧头湖......在夏天的湖北,荷花不仅带来盛景,还支撑起庞大的水产产业。湖北的莲藕,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列全国各省第一。
自然,中国人与荷花的联系绝不仅仅停留在“赏”的层面。满足食客口齿间的心意,是荷花的另一面惊喜。
荷花,有多好吃?
古代的采莲曲婉转动人,采一朵莲花,望着四周“莲叶何田田”,回荡着女子的相思之情。而最早的采莲活动,采的不是莲花,而是采莲蓬、莲子食用。“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作为一株水生植物,荷花全身都是宝。神话里,太乙真人用荷花、莲蓬和嫩藕摆成人形,竟让哪吒重生。现实中,荷花的花、叶、子、藕皆可入菜,成就了一道道清香四溢的时令美味。
白荷的花瓣清淡典雅,用鸡蛋、面粉、白糖和成浆后,裹了鲜嫩的荷花瓣炸一下,又酥又脆。炸荷花更讲究的做法,是把豆沙抹在花瓣中间,蘸上蛋清糊下油锅,再捞起装盘撒上桂花糖,外酥里软,甜香扑鼻。老舍在济南任教时,赏荷之余以荷花瓣为馔,美极!
荷叶很清香,最适宜搭配肉类一同烹饪。与鸡肉搭档,是荷叶鸡;与猪肉融合,是荷叶粉蒸肉,夏天食之,最是去油腻。荷花、荷叶,都可以入茶,香醇养身。
莲子坚硬,最适合熬粥,冰糖莲子、银耳莲子羹,入口消溶,余味无穷;江南名菜蜜汁火方里,通心白莲是点睛之笔;莲子还能熬制成莲蓉,做成广式莲蓉月饼,嫩滑绵软,中国人的赏月情结、赏荷情结,就这样巧妙地联结在一起。
当然,吃得最多,吃法最多的,还属莲藕。莲藕是荷花肥大的地下茎,埋于水中淤泥。不过,藕有差异,吃法也不同。淀粉含量高的为粉藕,含水少,适合蒸煮、炖汤,或者加工制成藕粉,口感韧滑、柔软。粉藕搭配炖肉、下火锅也是一绝,久煮不烂,还易入味。
淀粉低的是脆藕,多水多糖,清爽脆嫩,适合清炒、凉拌。常见的速食藕片、水煮藕片、盐渍藕及藕汁饮料,都是用脆藕制成。
外脆里鲜的炸藕盒、软绵甜香的桂花糯米藕,都是苏浙菜系名点。湖北、安徽等产藕大区还多吃藕带,是没有膨大成型的幼嫩根状茎,细脆无筋,无论清炒还是腌制凉拌都格外清香。
余光中说:“一整个出神的夏天,被一朵清艳的莲影所崇,欲挣无力。莲为白迷,莲为红迷,我为莲迷。在古韵悠悠的清芬里,我是一只低徊的蜻蜓。”
赏荷,采莲,吃荷……一花一叶,映见的是中国人无比深辽的心性世界。一千多年前,没有哪种花能像荷花一样,让王勃生出“非登高而可以赋”的感慨;一千多年后,没有哪种花能如荷花般,让余光中“欲挣无力”。
这不过是因为,中国人甘愿沉浸在古韵悠悠的清芬里,甘愿做一只低徊的蜻蜓,长久地立于那“尖尖角”上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