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抚仙湖白鹭(图源于网络)
上世纪80年代,杨宇明开始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动成立了西南林业大学的多个保护中心,参与组建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和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对保护野生动植物比其他科研工作者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为云南乃至全国的生物多样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今年10月在昆明召开。近日,《春城晚报》记者对杨宇明进行了独家专访,在对话中他指出:云南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有171种,占全国的44%,生物丰富度、特有度、特有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是当之无愧的动植物王国,保护濒危动植物就是保护人类的“诺亚方舟”。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生态系统,从奔跑的动物,到生长的植物,再到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与人类一起,构成了地球生命共同体。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处于相互竞争、和谐共处的平衡状态,当一个物种灭绝,就预示着有很多物种必将消失,地球演化的稳定性和持续力就会受到重创,也会给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埋下无法预料的风险和隐患。
端正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想认识。有人认为,我们今天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只有科学研究价值,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处不大。其实,从生态系统的整体看,这种观念显然是十分错误的。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了生产力,科学利用了生物多样性资源就是发展应用了生产力,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却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在中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就有243种。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行动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17年云南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后,《云南大百科全书·生态》卷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地区百科全书史上第一部单独成编立卷的生态类综合性百科全书,《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成为我国发布并印发的第一部生物多样性白皮书。近期,云南象群北迁沿途一路“逛吃”,人象和谐相处的场景举世瞩目,更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经深入人心、扎实推进的生动写照。
从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来看,云南的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我国的核心战略资源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源泉。紧紧抓住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的契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将谱写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新篇章,为中国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云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