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形容河南美食 中!
2021/7/15 9:41:58 来源: 那一座城 作者:

这些年啊,河南总算是火了

前些时间写的端午晚会,让不少河南小伙伴留言:河南卫视和节目都给俺们大河南争光了,中!

△ 出圈的河南卫视晚会。图by 网络

这可倒好,变成城城我干着急了:

因为,河南能火的根本不止我们现在看到这些!

△ 有小伙伴知道这是什么吗?图by 网络

全民化身“吃货”的今天,但凡提到任何一个的地方美食,都能引来大批拥趸吧。

城城我自己也能从网上知道每个地方的美食,顺带报上一小串儿顺口溜。

唯独到河南这儿,遇上坎了,不知如何下笔。

△ 鲨了我吧。图by 网络

在办公室问了一圈广东、湖南、武汉、上海和北京的同事,大家只对 “烩面”  “胡辣汤” 有点印象……

再问就是“我真的不知道”了……

难道河南就真的没有好吃的了吗?

我不信

△ 《河南商报》列举的部分豫菜名菜。图by 网络

后来查资料,才发现河南菜的历史那叫一个:辉煌。

河南是最早被授予“中国厨师之乡”的地方,豫菜更是被称为「八大菜系之首」

在90年代以前,河南菜很火很火的,开国以来就一直是「国宴用菜」。到了90年代以后,才逐渐换成淮扬菜。

△ 图by “开封饮食博物馆”&“百度百科”

但问题又来了。

河南菜是什么味道,也许问一个正宗河南人也未必知道。

因为,很多河南人也没有吃过河南菜……

味道嘛,像地理位置一样“位中而居”。没有江浙沪的甜,也没有川湘赣的辣,更不及山西的酸……

还流行“两掺”吃法,求其“平衡”,像河南人民常说的那个“中”。

△ 了解豫菜的人,真的不多。图by 网络

这个讲究到极致,又被“埋没”许久的宝藏地方,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城城今天给你带来了全网最全的河南美食地图,没有之一!

每一个河南人,都能在这篇文章找到家乡美食。

01

在河南,一碗汤有高深的境界

在讲美食前,想先介绍一下 河南的「汤」 

△ 河南的各种汤汤汤。 图by 网络

在河南,常会有人问你“喝汤了没”?

这句话的意思,既是问你喝汤了吗,也是问你吃饭了没。

△ 胡辣汤。

中原地区的干燥,是需要水来滋润的。

于是,演变出来的汤在河南人的饮食中地位相当重要,一点也不亚于我们广东人

一句话概括就是宁可食无菜,不可饭无汤。 相对食材丰富的广东老火汤来说,河南人做的汤更加实用。

胡辣汤能驱寒,牛羊肉汤能解馋,面汤能暖心暖胃……

△ 胡辣汤,神一般的存在!图by 公众号“推味”

外地人对河南的认识,基本是从一碗胡辣汤开始的。

△ 图by 网络

高雅餐厅嫌它登不上台面,路边小店又觉得它做起来麻烦,不好伺候。

多年前,陈晓卿去河南拍摄《舌尖上的中国》。

因为胡辣汤太过“暗黑”而放弃 ,直到第三季才拍上——

“无论怎么拍,胡辣汤都说稀糊糊的不上相,我们甚至把摄像机埋在胡辣汤汤底下,但稍微深一点就不透明了,从底下往上飘起来的时候,惨不忍睹。”

△ 图by 网络

河南人的早上要是没有一碗胡辣汤,一定是不完整的。

这话在河南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20个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1791个乡镇里,都说得通

△ 图by 网络

“黑乎乎的,卖相不好,口感怪异,喝不来。”是很多喝不习惯胡辣汤的人,对它的第一评价。

被人误解太多,河南人民也懒得解释和争辩了。

只有那一亿多从小喝这碗汤长大的河南人,才懂这碗被无数“差评”的汤多么好喝。

△ 图by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

只要身在河南,胡辣汤店就是时刻人满为患。

这种平民创造的食物,并不好看,但喝过的人自然懂它的好。

△ 图by 美食 纪录片《食不厌精·流动的盛宴》

没有清晨的胡辣汤,不足谈人生。

一碗汤,是河南富有江湖气的全民运动的动力, 能让河南人在夏天告别空调房,在冬天走出暖气房,早早起床。

清晨时刻,满大街上都是飘着胡辣汤的香气。

在每家店铺门口,都能看到刚睡醒,穿着睡衣的人们出来买胡辣汤。装备也不一样:有的拿着袋子,有的拿着杯子,有的还拿着大暖炉来打包回家喝……

△ 图by 公众号“福桃九分饱”

虽然要排队,但看到勺汤师傅手速很快,排队人多,那这家店“正得很”!

从师傅那儿拿了汤就能进店里找位子坐,加喜欢的调料,接着埋头干汤。

一碗下肚,头上微微冒汗,全身暖洋洋。

△ 胡辣汤还可以搭配油条、馍、油饼等。图by网络

有人会说,隔壁的陕西也有胡辣汤啊!

在1942年的大逃荒,很多河南人逃难去到了陕西,也没忘带去这碗“河南精髓”。

但许多年的发展之后,两地的胡辣汤已是两种味道了

西安更多的是肉丸糊辣汤,主打肉丸,辅助莲花白、胡萝卜、土豆等一众蔬菜;

河南人的胡辣汤则是主打肉片,辅助木耳、海带、黄花菜、面筋等一众配菜。

△ 图by 公众号“福桃九分饱”

在河南,有两大胡辣汤名镇 ,名字充满了武侠气息:周口市的逍遥镇和漯河市北舞渡,这两个地方的口味,也各成一派。

逍遥镇,走的爽口辛辣派。

大片牛肉、呛鼻呛喉的胡椒,犀利地把人从睡梦中揪醒。

北舞渡,讲究祖师爷伊尹的“五味调和”。

肉汤浓郁,回味绵长,还有细碎草药香,喝完浑身舒畅。

△ 图by 网络

味道虽然有差别,但大同小异。

都是先用牛羊骨混着几十种药材炖出高汤,然后在清水里揉面团,把粉汁全部洗出。

△ 图by 网络

把洗好的粉水倒入到高汤里勾芡,再放入牛肉片、木耳、红薯粉条、黄花菜、面筋等,豪放地撒上胡椒粉,一碗胡辣汤就成了。

个中味道的不同,则在于不同草药食材的种类与配比。

说胡辣汤像一碗汤,不如说更像是一碗主食。

△ 图by 网络

被汤水滋润着的河南人觉得,不喝汤,就是不懂生活

在洛阳,人们则是把喝汤的技能点满了。

对于嗜汤如命的洛阳人来说,喝汤的重要程度大于一切。

△ 图by 美食纪录片《食不厌精·流动的盛宴》

洛阳有无数碗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杂碎汤、杂肝汤……

每个洛阳人,都有一碗心仪的汤。

△ 图by 美食纪录片《食不厌精·流动的盛宴》

如果你不是洛阳人,在早晨的洛阳街头,一定会奇怪为什么街边有层出不穷的汤馆,和无数有椅子不坐非蹲着喝汤的人。

其实这是因为汤馆生意太好,没有座位,就地蹲着喝汤菜成了早晨洛阳一景。

△ 图by 美食纪录片《食不厌精·流动的盛宴》

店里几口大铁锅咕噜咕噜炖着,勾了芡的汤汁糊了锅边。

勺汤的师傅一勺就是一碗汤,人们或蹲或坐手捧着大碗,哧溜哧溜喝着热乎的汤。

板凳上、店里小桌上,都是吃剩的碗碟,没有服务员,只有攒动穿梭的喝汤人

△ 图by 美食纪录片《食不厌精·流动的盛宴》

除了能饱腹尝滋味的肉汤,还有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等素汤。

豆腐汤的豆腐种类繁多 ,有嫩豆腐、栾川硬豆腐、炸豆腐泡、油豆腐等。

△ 豆腐汤。 图by 网络

名字叫豆腐汤,但主角却依然是汤汁,汤里加了炒过后的葱段、花椒、姜末,把小麦粉加到汤里,最后加入大量被捶打后的生姜来煮。

豆腐口感醇厚,还有辛辣浓郁的香味,这才是河南味儿~

△ 图by 美食纪录片《食不厌精·流动的盛宴》

丸子汤,则有荤有素,有焦有软、有脆有绵的口感组合。

丸子汤的汤底用猪骨来熬,盛出来前要放入韭菜段、胡椒粉、粉条、黄花菜、虾皮等配菜,最后再挑一些猪骨上的肉丝才行。

△ 图by 公众号“食豫”

河南的汤,是真的数不胜数。

别看是一碗汤,实际和曾经丝绸之路、朝代文化、地理条件、饮食习惯都有关。

这明明,喝的是一碗“文化”啊!

△ 图by 小红书“269318394”

02

被疯传的“开封菜”,我来告诉你

河南最出名的地方,除了洛阳,开封少不了, 也很难在说到美食的时候不提开封 

网络上和河南关系最为密切的词,是“河南卫视”与“开封菜”。

说到“开封菜”,肯定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白胡子爷爷。

△ 图by 公众号“美食台”

要是你在网上搜,也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开封菜”……

而在河南本地,真正的开封菜各有各的精彩。毕竟,这是河南,乃至是中原地区的美食聚集之地。

△ 谁能1秒说出图片里的菜名?图by 公众号“美食台”

开封,是豫菜的发源地。

虽然现在在中国,豫菜听起来有点“冷门”,但事实上,它是中国第一个菜系

开封人在吃这件事上,领先全国其他地区足足一千年, 还在历史上创造过很多个第一 !

第一个有 送外卖 的城市, 第一个 三餐制 的中国城市, 第一个有 夜市 的城市, 第一个 吃烤鸭 的城市, 第一个 吃刨冰 的城市……

这,一定是你没想到的河南以及开封。

△ 图by 小红书“119129870”

如河南的文化一样,年代久远,辉煌不再常被人提及。

豫菜五味调和、质地适中的温和个性很难打开大众市场,加上曾经官府菜用料考究、制作复杂,多已失传。

真正被本地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在街头的“开封菜”。

△ 图by 网络

很多人吃羊,只看西北和内蒙,而 开封就是一座鲜少人知的「羊肉天堂」 

早在宋代,开封就开始了吃羊肉的风气。

如今,在开封人人都敢自称“会吃羊肉”。不仅喝汤又有羊,吃馍要有羊,在街头巷尾,都是羊肉馆。 开封人,做羊肉汤也是一绝。

△ 图by 公众号“美食台”&B站“李大馋师”

在郑州、洛阳、三门峡灵宝人民都爱喝羊肉汤。

但最爱羊肉汤的,还得数开封人。

开封的羊肉汤馆,遍布全城,连《舌尖》也专门介绍过这里的汤。

△ 图by B站“李大馋师”

开封人喝汤有讲究,当煮好的羊肉叫“白肉”。

汤端上来了,要先喝一口原味,勺上些油辣子,一点盐,奶白奶白的汤就会变成红色,把馍或者锅盔掰成小块泡在碗里,便能解馋,也能饱腹。

吃完浑身冒汗,才满意地离去。

△ 烧羊肉汤。 图by 公众号“美食台”

汤汤水水的小吃,在开封多的是。

如果你见到开封小笼包,也许会一秒“穿越”回到江南。

毕竟,在粗犷的中原,居然会有这般小可爱。

△ 图by 公众号“地道风物”

开封的小笼包历史,非常久久久久久。

早在宋代就有出售这样的小灌汤包了。

后来北宋变成了南宋,灌汤包也跟着人们南下,在温柔多情的江南扎下了根。

留在了河南的小笼包,还能见到很多以前的,与江南小笼包不同的一些制作方式。

△ 图by 网络

江南小笼大多放皮冻,热化后便成清甜温润的汤汁。

河南人习惯用肉馅加水,人工搅拌,保留水分在其中,水肉一体,煮出来的汤包味道更鲜美。

是开封的头牌美食之一,来了必尝,不然白来了。

△ 图by 网络

四味菜,也是开封的名小吃。

羊肉汤打底,但既然名字里有“菜”,当然内容要丰富得多。四味,指的是炖牛脯、黄花菜、面筋和丸子。

做四味菜的店铺有很多,风格不一。

△ 图by 公众号“ 美食台”

当地人比较推崇东大寺门前的赵家、杨国强和汴京桥的常聚烩菜。

四面四种食材,都有些特别, 面筋能吸饱汤汁,变得有嚼头,丸子先炸后烩,有嚼劲也要不会太过于松散 

搭配四味菜一起吃的,可以是锅盔,可以是馍,也可以是羊肉汤包和蒸饺。

△ 图by 公众号“ 美食台”

在所有的开封乃至是河南旅游攻略里,有一道菜是必吃的,叫 鲤鱼焙面 

这是一道由糖醋熘鱼和背面组成的菜,鱼身上那一根根白色的,堪比蛛丝细的面,都是手工拉出来的。

△ 图by 网络

虽然画风有点奇怪,但却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捧为“古都第一佳肴”

讲这道菜,首先要说一下河南的黄河大鲤鱼。

在北魏《洛阳伽蓝记》中记载“洛鲤伊鲂,贵于牛羊”,明末清初的谈迁在《枣林杂俎》中也提到“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

在当时,黄河鲤鱼是相当珍贵的。

△ 图by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II·相逢》

做鲤鱼焙面,先将黄河鲤鱼油炸,再糖醋。

接着做焙面,面丝先抻细,放到油锅里炸硬挺,在微微乳黄色时捞出,覆盖在鱼身上,鱼的热气将焙面烘软,蘸着糖醋汁一起吃,绝绝子!

△ 图by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II·相逢》

桶子鸡也是必吃的。

为什么叫桶子鸡,是因为鸡的外皮是完整的,看起来和一般鸡没有什么不同,但内里却是中空的,得名桶子鸡。

△ 桶子鸡。 图by 网络

想做桶子鸡,得先在鸡翅膀下开个小口,把内容都掏出来,还需要放到陈年老卤里,加上调料熬煮。

煮到鸡肉开始软烂时才能吃, 得益于老卤水的浸泡,鸡肉咸香,鸡皮依旧脆嫩 

△ 桶子鸡。 图by 网络

中国的烤鸭,鼻祖在开封。

北京烤鸭的名字如雷贯耳,而汴京烤鸭才是烤鸭界的重磅存在

同样脆皮嫩肉,同样果木烤制,也样吃法,河南人就认为汴京烤鸭更香。

在开封吃过汴京烤鸭,或许你也会有另一种答案

△ 汴京烤鸭。 图by 小红书“107637923”

鲜字,拆开来是一个  ,一个  

鲜味都与这两种动物有关,河南也不外乎, 前有羊肉汤,后有黄焖鱼 

黄焖鱼,算得上是一道改良的传统豫菜。

如今大多以早餐形式一同出现,虽然化身草根小吃,但作为豫菜的代表小吃之一,制作手法颇有讲究。

△ 图by 公众号“ 美食台”

吃黄焖鱼的人不多。

一是知道这道菜的人少了,二是要细细的,小小的野生小草鱼下菜,那吃的就是个时令气儿,得有运气。

拇指大小的小草鱼,要先一条条挤掉内脏和苦胆、黑膜,要不是讲究人,根本就不愿意做这道菜

△ 图by 公众号“ 美食台”

更有店家直接买巴掌大的鱼代替,鲜味和口感都不一样,滋味自然不一样。

处理好的鱼,讲究七分炸,三分烩。

河南人做菜,特别喜欢烩。 就这道黄焖鱼而言,炸得好不算好,要烩的火候到位,鱼泡在汤里一天,吃起来还能吃到那股子劲道劲儿,那才中。

△ 图by 公众号“ 美食台”

烩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 图by 公众号“ 美食台”

在河南很多地方都有,在开封也同样遍布大街小巷。

做法千变万化,然而最原始的吃法,河南人还是认郑州人做的那碗烩面。

对郑州人来说,热热乎乎的烩面,就像喝胡辣汤一样,不吃就馋得慌的念想。 和胡辣汤一样,烩面在河南任何一个时间、地点出现,人们都不足为奇。

烩面和胡辣汤,并称河南人的两大乡愁。

即便他们征服了过亿的河南人,却因为口味的关系,很难走出省外。

北方吃面看重面,南方吃面看重浇头,尴尬处在中原地区的河南,则是都看重。

汤,自然是河南人最爱的羊汤,吃烩面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大口喝汤。 满足,畅快。

△ 图by 网络

河南人扯面,像西北人一样,喜欢爽滑又劲道的口感。

说白了就是讲究,花的都是人工和成本。

△ 图by 网络

无法用机器代替,品质需要人工控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烩面走出河南。

如正宗老北京炸酱面,苏式浇头面,南方的竹升面以及老友粉,同样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才留在本地

△ 图by 公众号“壹路吃”

前些年,兰州牛大为了统一“行业标准”

事无巨细列出了“标准化”条件,尽可能地去规范味道与操作。但河南的烩面,很难像这样列出条件。

河南人吃烩面的历史,只有短短六十多年。

就连流传时间更久胡辣汤,也无法统一出一个相对一致的体系:

郑州的方中山胡辣汤泛红而辣味重,周口的胡辣汤面筋多,南阳的胡辣汤少不了黄花菜,漯河的胡辣汤肉大成丁,鲁山的胡辣汤则放了特色的厚实粉皮……

烩面亦在同一个名字之下,各地都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郑州人看来,烩面里要加豆腐丝、粉丝、黄花菜、鹌鹑蛋、青菜和木耳等材料,要包罗万象。

△ 郑州烩面,讲究配料繁多。图by 公众号“壹路吃”

开封人觉得,烩面没有麻酱,就少了醇厚的味道。

而荥阳烩面则以浓酽的汤底为佳,大多人吃过又觉得过于油腻。

河南还有原阳烩面、浚县老式烩面、叶县烩面等等,从汤底、面条和配料都有一定程度的区别。

其他地方也是河南烩面的风格太乱,不是乱七八糟、添油加醋就好,反而只专注在肉、汤、面三种。

△ 图by 公众号“美食台”

标准的不统一,也为“走出去”增加了许多难度。

各地的做法,说不上绝对是正宗,但一个郑州人在外地的烩面馆,吃到了一碗不同地域的“组合烩面”,也许就不能化解乡愁。

所以,有时候留在本地亦有好处。

△ 南阳方城炝锅烩面,多了一道炒的工序。图by 公众号“壹路吃”

02

河南名菜数不过来

谁说河南美食没春天?

河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招牌菜。

还有网友细心地发现,那些和美食不搭边的河南车牌,也很有意思:

豫A郑州 是烩面 (hui mi A n) ,

豫B开封 是鲤鱼焙面(li yu B ei mian),

豫L漯河 是北舞渡胡辣汤(bei wu du hu L a tang ),

豫C洛阳 则是牡丹燕菜(mu dan yan C ai)……

牡丹,是洛阳的代名词。

这里有道叫洛阳水席的菜品, 是“水”做的食物中的翘楚,还和牡丹有关。

最初发源于唐朝的年代。

△ 部分洛阳水席菜式。图by 公众号“洛阳旅游圈”

作为洛阳水席的“门面”,牡丹燕菜的名字,几乎和水席画上等号。

白萝卜切丝,裹粉上锅蒸,再与火腿丝、冬菇丝、冬笋丝等食材在高汤里“汇合”。

上桌前还要放一朵盛开的牡丹,出场便惊艳动人, 集花艳、菜香、汤鲜为一体。

△ 牡丹燕菜。图by 公众号“地道风物”

除此外,洛阳的美食还有孟津的不翻,新安的烫面角,栾川的蝌蚪面,嵩县的拳菜,汝阳的红薯,宜阳的灵山花米团,洛宁的凉粉饺子,银川的清蒸鲂鱼,偃师的银条。

△ 图by 网络

豫D平顶山 ,是豆腐菜( D ou fu cai)。

郏县豆腐菜,是平顶山市郏县的特色美食,被称为“郏县六绝”之一。

△ 图by 公众号“香香美食”

主角豆腐要先切成片过油炸,再切丝,泡在羊汤里,加入红薯粉条、白萝卜、羊血等食材才行。

△ 图by 公众号“舌尖上的济源”

当地人吃早餐,都是一碗豆腐菜,一份现炸油条,吃饱喝饱才能对得住常说的“吃得老美了”。

△ 图by 公众号“香香美食”

还有宝丰的羊肉冲汤,叶县的酱焖鸡,鲁山的揽锅菜,郏县的饸饹面。

△ 图by 网络

豫E安阳 ,是内黄灌肠(n E i huang guan chang)。

无论是春夏秋冬,大街小巷里都是摆摊卖灌肠的摊贩,可以灌的食材相当多,在内黄人眼里,灌灌灌,灌满,灌得好吃就成。

最好,都是血旺和肉。

△ 图by 网络

走在灌肠摊前,不饿都要忍不住吃一碗灌肠。

安阳人最爱的还有一碗扁菜粉、扣碗酥肉,以及汤阴的空心挂面,林州的三不沾。

△ 图by 网络

豫F鹤壁 ,有一块浚县豆腐皮(xun xian dou F u pi)。

鹤壁的浚县玉桥村,是河南的豆腐之乡。

当地人招待外地人的重磅菜里,除了有淇县的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外,还有浚县豆腐皮和二锅花生。

△ 图by 网络

浚县豆腐皮,先用温水略微发开,控去水分,整齐的刀工,配芫荽、葱白、精盐、陈醋,淋上小磨香油或者芝麻酱。

无辣不欢的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点辣椒酱,放在桌上简直就是五彩斑斓。

吃畅快了就是一个字,中!

△ 图by 网络

豫G新乡 ,则是红焖羊肉(hong men yan G rou)。

哦对,河南人除了会白炖羊肉汤外,还会做一道红焖羊肉。

把羊肉下到酱油汤里,加入香料一起炖卤。

炖久了,羊肉就会从松软变结实,继而变得软烂易脱骨,搭配微甜浓郁的汤水一起吃,冬天的开胃首选

△ 图by 网络

新乡人有多爱吃红焖羊肉?

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红焖炊烟浩荡处,今日早市没有羊。”

能配着一起吃的,还有糊涂面条,以及获嘉的饸饹条,原阳的凉粉,延津的三菌汤,封丘的卷尖,辉县的新香糯,卫辉的烩饼,长垣的肉丝带底。

△ 图by 网络

豫H焦作 ,有武陟油茶(wu zhi you c H a)。

武陟油茶,秦朝称“甘缪膏汤”,现在当地人也称作“膏汤积壳茶”。

虽然名字是为茶,但实际是一碗粥 (再次因为料多) 。

△ 图by 网络

做粥之前,要先用油把面炒熟,所以人们称这种粥为油茶。

原料还包括珍珠淀粉、花生、芝麻、小磨油和怀山药、茴香、花椒、肉桂、丁香、枇杷、砂仁、叩仁……

△ 图by 网络

你说,这不是粥是啥?

如果还有修武的海蟾宫松花蛋,博爱的许良扯面,温县的铁棍山药,沁阳的闹汤驴肉,孟州的炒面就更好了。

△ 图by 网络

豫J濮阳 ,盛产六百居香肠(liu bai J u xiang chang)。

香肠各地都有,但是濮阳老城的“六百居”香肠,却独领风骚。

河南人都爱吃,它食之耐嚼、口齿留香、回味良久, 吃过的都对它赞不绝口。是去濮阳旅游必须要打包带走的美味。

一起打包的,还有濮阳的糟鱼,范县的滑脊汤,南乐的壮馍,清丰的红薯泥,台前的粘面墩。

△ 图by 网络

豫K许昌 ,来了当地人会请你吃一份待客大锅菜(dai K e da guo cai)。

大锅菜又叫熬菜、烩菜,是许昌人最爱吃的地方菜。

△ 图by 公众号“舌尖许昌”

香而不腻的五花肉,筋道又透着香的丸子,吸饱汤汁的豆腐条儿,入味爽口的大白菜,还有晶莹的粉条,多重口感融合到一起,一个字,烩。

我想你必定能猜出里面的滋味如何, 总之啊,烩了就中!

△ 图by 网络

再不行,那也还有禹州的十三碗,鄢陵的青年湖大闸蟹,襄城县的焖面,长葛的石象豆腐。

△ 图by 网络

豫M三门峡 ,有城城曾经写过的石子馍(shi zi M o)。

在三门峡灵宝,石子馍夹凉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泡好的绿豆熬浆,等待静置数小时后浆汁分层,再加水熬到浓稠,等到凉了之后,就成了凉粉。

凉粉冷了,就该石子馍热起来了。

摊面饼的时候,在里头加入一些盐、花椒叶和打碎的葱,丢进200度的小石子堆里,不一会儿就能出来一个香喷喷的石子馍。

两种口感、味道完全不同食物让人欲罢不能。

别忘了,渑池的牛心柿饼,陕县的糟蛋,卢氏的栗子,义马的水花佛手糖糕也很好吃。

△ 图by 网络

豫N商丘 ,有可爱的南瓜豆沙糕( N a gua dou sha gao)。

商丘有”豫东门户"之称,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产的农作物倍儿香!

人们吃大鱼大肉的同时,肚子里还会留一点空间给南瓜豆沙糕,里面包着绵密的豆沙,松软香甜。

△ 图by 网络

和糕点很搭的,有夏邑的夏邑汤,虞城的麻花,柘城的煸炒鸡,宁陵的绿豆糊糊,睢县的焦饹馇。

△ 图by 网络

豫P周口 ,有酱蒲菜(jiang P u cai)。

扶沟有酱黄花菜,西华有逍遥镇,商水有邓城猪蹄,沈丘有顾家馍,郸城有油旋饼,太康有肘子,项城有孔底店热豆腐。

说以一碗逍遥镇胡辣汤,不为过。

它能顺便带火当地美食,也是真的了不起。

△ 图by 网络

豫Q驻马店 ,有确山紫薯麻团( Q u shan zi shu ma tuan)。

麻团,是河南常见的小吃。

街头巷尾都能找到,但驻马店的麻团却有着独特滋味,外酥里软,紫薯味超浓。

△ 图by 网络

在西平有芝麻焦馍,上蔡有捞面条,平舆有手工瘪子团,正阳有猪肝盖饭,泌阳有黄金麻酱卷,汝南有鸡肉丸子,遂平有搅团与凉鱼。

△ 图by 网络

豫R南阳 ,有花生糖仁(hua sheng tang R en)。

花生糖仁,是唐河的传统点心。

据说,在古时候经常用来进贡,送进京城给皇上尝。唐河麻糖是用米花、碎花生仁,混合糖稀加热,冷却后切成半圆形的薄片,香脆可口。

△ 图by 网络

在方城还有烧麦,西峡有猕猴桃,镇平有张林麻油,内乡有酸菜,淅川有神仙凉粉,社旗有小辣椒,新野有板面,桐柏有豆筋。

△ 图by 网络

豫S信阳 ,有罗山大肠汤(luo S han da chang tang)。

罗山大肠汤,是信阳罗山的传统美食。

主材是淮南猪的大肠,加猪血、水豆腐再配上调料炖制而成。大肠肥而不腻,豆腐入口柔和,吃起来真的美滋滋。

△ 图by 网络

在附近的潢川也有空心贡面,息县有面炕鸡,淮滨有瓦儿糕,光山有麻鸭蛋,商城有炖菜,新县有枣锅盔。

△ 图by 网络

最后的 豫U济源 ,有鸡蛋不翻儿(ji dan b U fan er)。

鸡蛋不翻儿,是济源市的美食。

鸡蛋不翻儿因在制作过程无需翻面而得名。

为何称为不翻?最通俗的解释是,在制作过程中不需反煎而得名,第二个是鸡蛋不翻儿是黄河小浪底附近的一种小吃。

△ 图by 网络

你看啊,河南有怎么多美食,才不是没名分的省呢。

其实河南最大的不足,还是冬天太冷,雾霾严重,夏天太热,酷暑难耐,至于饮食文化这些,是绝对不输其他任何地方的。

上一篇:今冬候鸟式养老去哪里?研究:海口、南宁、三亚评分前三
下一篇: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云南贡献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